• 1、聚焦三次科技革命与能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次科技革命与能源变革】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的大规模使用为标志,推动了机械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电力、内燃机和石油为核心,催生了汽车、石油化工等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以信息技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特征,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

    【宜宾动力电池推动能源转型】

    材料二   2023年,四川宜宾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聚集全球500余家新能源企业,展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成果。宜宾依托长江航运和锂矿资源,打造“动力电池之都”,宁德时代在此投资建设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会议提出“绿色能源   驱动未来”主题,强调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中国在科技革命中的能源转型】

    材料三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以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政府通过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次科技革命中在能源应用上的变化,并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宜宾打造“动力电池之都”具有的优势。
    (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环境角度谈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崛起对推动全球治理作出的贡献。
  • 2、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关于英国史的研究。从下表史实中推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比是1:10。

    租地农场主成为农业工人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

    B

    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料。

    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

    C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著作《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

    在现代生物工程领域掀起一场伟大革命。

    A、A B、B C、C D、D
  • 3、1905年,雀巢公司把厂房开设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近一个世纪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0多家工厂,雀巢咖啡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这现象反映的是(     )
    A、帝国主义阶段到来 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联邦德国也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项制度(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B、已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C、改变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D、有效地防止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 5、对下图所示国际组织,认识正确的是(     )

    A、成员国间的矛盾已消除 B、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 C、美国是其重要的成员国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6、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据以下有关两次战争的表格数据,解读其共性,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年多

    60多个

    约20亿

    1.9亿

    4万多亿美元

    A、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都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C、都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都推动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 7、某校初三学生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作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处应分别该填入(     )

    A、规模扩大   转折点 B、转折点   规模最大 C、规模最大   转折点 D、转折点   规模扩大
  • 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他这样说的理由是罗斯福(     )
    A、使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消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推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9、据统计,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种变化表明(     )
    A、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 B、苏联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C、农业集体化弊端凸显 D、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 10、亚当.斯密说:“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由于美洲为欧洲所有的商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和异常广阔的市场,从而引起了新的社会分工和艺术进步——这在欧洲古老经济的狭窄的范围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这意在说明(     )
    A、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大陆原始落后状况 C、美洲的社会分工和艺术比欧洲更为先进 D、美洲人相比欧洲人更具新的全球性视野
  • 11、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如图可知(     )

    A、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地中海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C、欧洲与亚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 D、欧洲与美洲间进行平等的商业贸易
  • 12、文艺复兴时期创办的寄宿制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体现了(     )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享乐主义 D、理性主义
  • 13、关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奴进入城市后即可获得市民身份 B、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C、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城市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 14、庄园法庭档案记录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由此可知,庄园法庭(     )
    A、维护自由农民的利益 B、完全限制领主的特权 C、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D、禁止佃户使用共用地
  • 15、某九年级学生要查阅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条款,他可以查阅(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 16、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对这一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
    A、雅典公民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B、雅典多数人都享有政治权利 C、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D、雅典政治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 17、下列史料中,可以作为印证海洋文明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B、 C、 D、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在亚非拉三大洲中被率先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这个过程是血与火造就的,在殖民者的刀光剑影下,拉美很快被殖民化,无数印第安人遭屠杀和奴役,数以万计的黑奴从非洲贩运到这里,承担起开发这块肥沃土壤的重担。随着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殖民地人民逐渐形成为新的、属于现代范畴的民族。为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从欧洲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理想,他们踏上了铸造民族国家的奋斗历程。

    ——选自李宏图、沐涛等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部分)

    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史实

    ①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③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①1926年,尼加拉瓜在桑迪诺的带领下,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②1934年,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进行了民主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体制,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道路。

    ①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②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材料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这一百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前进。

    ——选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5世纪率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的名字,并概括指出美洲大陆的“发现”对拉丁美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出拉丁美洲在不同时期发展道路的特点。
    (3)、综上所述,谈谈进入二十一世纪拉丁美洲国家如何才能走好发展之路。
  •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原则

    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7年

    与亚洲国家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

    1958年

    与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

    与非洲国家几内亚建立外交关系

    1960年

    与非洲国家马里建立外交关系

    1970年

    与非洲国家赤道几内亚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斯里兰卡、马里等22国代表提出第2758号决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0月25日,第26届联大对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提案举行表决,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资料、《中国重返联合国》《人民日报》(2009年9月19日)

    材料二   1971年10月26日,毛主席看到了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消息,非常高兴。……当时周恩来说:“我们毫无准备,特别是安理会,比较麻烦,现在就参加,不符合主席‘不打无准备的仗’的教导。”那届联大会议已经开到一半了,周总理的意思是想等明年再去。毛主席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联合国秘书长不是来了电报吗?我们就派代表团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熊向晖当代表,开完会就回来。”“没有准备不要紧,我讲过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嘛!”“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去,那就没有道理了。”

    ——整理自宗道一等编著《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陈相安《中国重返联合国前的日日夜夜》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另一个国家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我们反对大国优越于小国,小国依附于大国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理论。……中国现在不做、将来也永远不做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人的超级大国。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主题发言(1971年11月15日)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中“______”补充完整,这一原则以及“求同存异”方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需要“马上就组团”前往联合国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中国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所展现的外交智慧有何认识。
  • 20、

    以下是历慎思同学开展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历史文脉】

    (1)中华传统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出土历史文物中,可以反映原始农耕生活的是________;可以反映夏朝时期文明进程的是________;可以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________。(填充图片序号即可)

    活动二【推荐灿烂文明】

    时期

    秦汉

    隋唐

    两宋

    明清

    灿烂文明

    (2)中华文明成果如星空般浩瀚璀璨。请从活动二中任选一例灿烂文明,仿照示例,写一篇推荐词。(示例除外)

    示例:唐三彩是唐朝时期闻名中外的陶器,因以黄、绿、蓝三种颜色为基调,故称为“唐三彩”。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这件唐三彩作品,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既反映了唐朝的手工业生产的高水平,也体现了唐朝高超的艺术水平,同时展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活动三【赓续历史文脉】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

    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选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3)综上所述,说出我们今天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的理由。

上一页 315 316 317 318 3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