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写道:“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这得益于哪一机构的设置(     )。
    A、设置枢密院 B、设立通判 C、设立市舶司 D、设置转运使
  • 2、“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以下历史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
    A、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 B、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C、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 D、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
  • 3、东晋开国伊始,琅琊王氏势力强盛,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门阀士族势力膨胀制约皇权 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全面崩溃 C、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崛起 D、地方藩镇割据彻底终结
  • 4、这场战争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关键战役,以曹操以少胜多、奠定统一北方基础而闻名。关于“这场战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C、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D、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
  • 5、公元前256年,在“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思想的指导下,秦昭(襄)王任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战国策·秦策》载:“蜀既属秦,秦益强富厚。”都江堰的修建使蜀地粮食产量激增,为秦国东进灭六国提供后勤保障。由此可见,秦国修建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     )
    A、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B、便利商品贸易的流通 C、争取农民的积极支持 D、服务于统一战争需要
  • 6、《论语·八佾》载:“季氏八佾舞于庭。”按周礼,天子八佾(64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而季氏作为大夫竟用天子之乐,孔子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中出现的局面反映出(     )
    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 B、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C、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7、

    某历史社团以“创新·前行”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式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看图说史】

    雅典卫城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1)请根据图①、图②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雅典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任务二:文献证史】

    以下是《世界文明史》部分目录:

    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                                                                              809

    一、意大利的历史背景                                                                                            812

    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学的复兴                                                                                  816

    三、意大利的艺术复兴                                                                                            824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衰微                                                                                     840

    五、北方的文艺复兴                                                                                               843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                                                                                  856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                                                                                  858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2)请将下列文艺复兴的成就归入上面目录中恰当的子目,将子目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但丁《神曲》( )

    ②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的发展趋势(可从领域及地域两方面进行概括)。

    【任务三:读表论史】

    西方近现代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1687年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

    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859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1879年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913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20世纪40年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4)请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事件及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觉醒篇】

    林则徐

    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1)据所学知识写出图片人物反抗外来侵略的一个典型事例。据文字材料指出洋务派后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主张产生的积极作用。

    【革命篇】

    (2)请按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对以上4幅图片进行排序(写序号即可),并从中任选其一,说明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改革篇】

    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是80年代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改革使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构成了加快改革步伐的体制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

    ——摘编自余习广、李良栋等主编《大潮新起:邓小平南巡前前后后》

    (3)材料中“80年代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是指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举一个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的具体事例。

    【复兴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据材料指出当下如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感悟或认识。

  • 9、

    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海羹

    春采笋蕨之嫩者,以汤渝之,取鱼虾之鲜者,同切作块子,用汤泡裹蒸,入熟油、酱、盐,研胡椒拌和,以粉皮盛覆,各合于二盏内蒸熟。

    ④宋·林洪《山家清供》(节选)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 )

    B.以上材料均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文献史料( )

    C.在历史研究过程中①②③的史料价值高于④( )

    (2)从图①中可以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3)分别指出图①、图②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它们的使用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与图③相关货币的出现得益于我国古代的哪两项科技发明?

    材料三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

    此后唐朝服饰在南北朝基础上更进一步吸纳本土各民族乃至域外各国的胡服元素。……视禰袍为华夏深衣与胡服元素融合之物……唐代服饰开放兼容、广取博收,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

    ——摘编自人民论坛白岚玲《宁国古代服饰变迁的文化折射》


    (4)写出材料①中服饰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材料②概括唐朝时期服饰的特点。

    材料四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耆)。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

    上图是中国2005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图案以《过洋牵星图》为背景,描绘了明代水罗盘的形象,真实表现了当时中国在航海事业上的科学水平。

    (5)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①相关的一条古代商路的名称。材料②邮票是为了纪念明朝哪一历史事件?从以上四组材料中任选一组,为其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 10、某历史社团设计了“滑向倾斜的世界——探战争之源”探究活动,分析下表数据可以得出(     )

    1913—1914年主要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沙俄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日本

    1

    30

    1920

    美国

    38

    30

    97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

    A、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各国城市化进程 B、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已成为世界霸主 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已形成
  • 11、由下面的古代埃及政治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 C、宰相和州长权力互相制衡 D、受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 12、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中写道: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下列人物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 13、下面是音乐老师为同学们拟定的一份主题为“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的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这些歌曲有助于我们了解(     )

    历史回响·时代记忆

    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

    1.《告别》             5.《过雪山草地》

    2.《突破封锁线》             6.《到吴起镇》

    3.《四渡赤水出奇兵》       7.《报喜》

    4.《飞越大渡河》             8.《大会师》

    A、北伐战争 B、抗日烽火 C、长征岁月 D、解放战争
  • 14、下列关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15、《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一书中写道:“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与该论述相关的元朝史实是(     )
    A、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 B、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C、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 D、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
  • 16、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于(     )

       《清代大金榜》(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自古就存在着诸多文明,各文明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文明间的联系时而频繁,时而稀疏,各种文明处在相对隔绝的状态中。16世纪起欧洲开始殖民扩张,起初只在人口稀少、文明程度相对低的美洲、非洲等地区进行。工业革命爆发后,殖民扩张进入新阶段,到19世纪末,“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欧洲人”,“凡是有土地的地方,都属于欧洲人”,一个欧洲主宰的,经济上分为“世界工厂”与“原料产地”,政治上分为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出现了。到这时,“世界”才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材料二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主要事件(部分)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烽火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19世纪50年代

    印度掀起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者,开启争取民族独立的漫长历程

    1911一1912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0世纪20一30年代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世纪30年代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52一1953年

    埃及人民发动起义,推翻封建王朝,成立共和国

    1955年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举行第一次亚非会议

    1960年

    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原有结构。……欧洲元气大伤,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凭借其绝对优势,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对峙和对抗。二战不仅摧毁了法西斯,而且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说明16世纪前后“世界文明”的不同,并指出“‘世界’,才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的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学习探究历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同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最低纲领。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指出红军、游击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循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开始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中国一度照搬苏联经验,但很快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局限。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重要认识。同年9月,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上材料均据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
    (2)、据材料二,分别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遵义会议是“伟大转折”的理解。
    (3)、据材料三,阐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出的重要探索。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各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在吸收汉地文化之后,胡族政权努力学习汉制和汉文化,自身不断“汉化”。胡化与汉化的交织,是不同民族制度与文化碰撞、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唐太宗强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三   在古代历史上,不仅汉族及其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政权也自称“中国”,到了清朝“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下来。

    ——摘编自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族“汉化”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体现出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说明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到了清朝,‘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的理解。
  • 20、柏林墙的出现,使德国柏林成为“一堆、两城、两国”,柏林人民进入了“大墙时代”。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 B、欧洲的联合 C、东欧剧变 D、新兴国家发展
上一页 310 311 312 313 3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