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7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八年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我们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定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材料四   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提出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地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因此,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

    ——摘编自丁守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会议有何标志性意义?简述其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军事上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举一例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七大召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中的“会议”是指哪一会议?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中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结合上述材料,回顾百年党史,你有什么感悟?
  •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此计妙哉。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1页)

    材料四   清朝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并写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名称和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图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
    (4)、材料四反映的机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3、2024年,中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2025年1月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在开展首日即售罄,其生产的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这组数据可以体现出(     )
    A、政治多极化基本定型 B、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加强 C、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中国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4、罗素是坚定支持世界和平与非暴力事业的和平主义者,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科学家承担和平责任。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 5、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里,企图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根本行不通的。为此苏俄于1921年后实行新的政策,该政策规定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部分工业实行非国有化,并恢复市场和贸易。该政策对苏俄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实现农业集体化发展 B、主张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扭转危机,巩固工农联盟
  • 6、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弊病丛生。这一时期,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显露出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时代呼唤科学理论,以下哪项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
    A、科学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马克思主义 D、理性主义
  • 7、李华同学翻看影集时回想起全家一起到国外旅行的场景,他们当时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这次旅行线路的主题是(     )

    A、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英、美、法的关系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 8、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组织法学家,编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欧洲民法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部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 9、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攻占埃及后,前往埃及的阿蒙神庙求取神谕,被当地祭司唤作“阿蒙神之子”。公元前31年,在埃及大获全胜的屋大维在海岸边为阿波罗神举行了祭祀,阿波罗神圣的身份及其负载的含义,都被屋大维独自继承。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是(     )
    A、欧洲文明渐趋衰落 B、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C、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D、罗马帝国源自埃及文明
  • 10、2025年3月12日,长征八号遥六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干帆星座第五批卫星送入太空,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11、临沂从舟车不通的沂蒙革命老区,历经47年改革开放,崛起为开放“新高地”,形成“北有临沂、南有义乌”的全国商品批发贸易格局,走出了内陆城市独特的对外开放之路。下面是“临沂市对外开放大事记”,从中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

    1978年以来,临沂逐渐成为商贸物流城。

    1992年,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1994年,首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活动。

    2003年,临沂经济开发区建立。

    2024年,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第二届临沂商城国际采购商大会。

    A、改革已经从农村进入城市 B、临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临沂已经实现了全部开放 D、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12、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如图3(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制作)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共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3、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5年底,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1985年,成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 14、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重庆是为了(     )
    A、商讨和平建国方案 B、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 C、共建革命统一战线 D、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
  • 15、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里描述的爱国运动的主要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废除二十一条”
  • 16、(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B、民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五四运动的思想背景 D、中华民国社会思想混乱
  • 17、202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他为“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奋斗终生,受世人敬仰。图2(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制作),其丰功伟绩在空白方框处应填(     )

    A、领导广州起义 B、创建黄埔军校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领导护国战争
  • 18、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其斗争精神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进程。孙中山曾评价其“用大刀、拳头和血肉之躯对抗枪炮,为民族独立斗争”,毛泽东也将其视为“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这表明(     )
    A、彰显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 B、由山东、直隶一带民间团体发展而来 C、“扶清灭洋”口号体现盲目排外倾向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19、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文物归家”主题更是引发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共鸣。据不完全统计,大英博物馆藏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大多数都是19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劫掠所得。这一劫掠行为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 20、下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3页)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还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关于此次远航从刘家港出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政府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D、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技开始输往西方
上一页 309 310 311 312 3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