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与前阶段相比,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保持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1)、观察材料一中图片,从巴黎和会到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成员有何变化?反映出当时国际格局正在发生什么演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美国在这一时期调整对中国的政策,有何突出表现?
    (3)、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相关史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材料三   西欧六国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比表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项目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增长趋势的外部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摘编自贺绿汀《游击队歌》(节选)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摘编自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告谕官兵的信(节选)

    材料二

    ——根据《二战全史》等统计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张自忠为代表的中华儿女英勇抗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什么优良传统?《游击队歌》的作者贺绿汀是湖南邵阳人,他是宣传抗日救亡的音乐家,有什么美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导致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写出你从材料二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3)、根据材料三,从国际关系角度说说为什么“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综上,我国将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肯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材料

    项目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背景

    经历秦末长期战乱,经济凋敝

    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政权,社会动荡

    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唐朝建立,百废待兴

    统治者

    汉文帝、汉景帝

    东汉光武帝

    唐太宗

    主要措施

    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 6、新中国成立后曾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有“人民公仆”美誉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罗荣桓 D、任弼时
  • 7、湖南的开发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大多数时候湖南都属于当时的南方霸主楚国的地盘。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     )
    A、长沙郡 B、长沙国 C、湖南路 D、湖南省
  • 8、某中学历史社团围绕“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斗争和殖民体系的崩溃”主题,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一篇文章,下列选项适合该文章的是(     )
    A、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D、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 9、《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一书描画了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其中英国在1700—1800年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立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人口的迅速增长 C、自然科学飞速发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10、浏览目录是阅读书籍的重要环节。下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第三单元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D、走向近代
  • 1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下图中C处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     )

    A、种姓制度、佛教 B、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象形文字、金字塔 D、宙斯像、《荷马史诗》
  • 12、历史学家陈旭麓研究指出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倾力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科学世界》等。据此可知(     )
    A、当时的新式学校普遍重视科学教育 B、民主与科学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共识 C、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D、传统的儒学课程已经没有学校开设
  • 1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洞开,列强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这些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B、《马关条约》标志着帝国主义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辛丑条约》使上海、重庆等地成为了通商口岸 D、以上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14、上映于2025年年初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已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影片对经典神话的现代化改编,引发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共鸣。片中人们熟知的哪吒形象原型主要出自(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 1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推动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关系的发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北方人口的南迁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16、《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唱道:“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要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最可信的资料是(     )
    A、《史记·秦始皇本纪》 B、李白的《古风》组诗 C、《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D、秦始皇陵兵马俑
  • 17、汉字是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被誉为“活着的图腾”。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18、解放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体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不同“解放”的类型

    ——整理自欧内斯托・拉克劳《解放》

    根据上述材料,以“解放与社会发展”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至少运用两例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9、

    商业是商品交易的表现形式,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在广州设立首个市舶司,管理海上交通与贸易。当时与北宋通商的国家共有50多个,进口商品种类,北宋时就有七八十种。海南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成为了南海远洋航海和贸易的必经之地,海南经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摘编自周伟民、唐玲玲《海南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对外贸易发展对海南的影响。

    材料二:

    《南都繁会图卷》(明•仇英)

    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开始,经城(南京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止于南都皇宫,着重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画卷内共绘有1000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和109个商店的招幌牌匾。

    ——摘编自国家博物馆文物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17世纪英国法国远程贸易情况简表

    英国

    法国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5年获得西印度群岛立足地

    1607年建立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

    1609年在印度建立第一个贸易基地

    161g年开始对非洲有组织的贸易

    1670年哈德逊湾公司开始争夺法国在加拿大的地盘

    160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

    1664年法国西印度公司

    1665年北非公司

    1673年寒内加尔公司

    1682年哈德逊湾公司

    1693年中国公司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法国发展远程贸易的方式。

    材料四:1994~2012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发展情况

     

    1994年

    1999年

    2005年

    2012年

    海外资产(亿美元)

    15789

    21240

    47320

    76983

    总资产(亿美元)

    38631

    50920

    86830

    128415

    海外销售额(亿美元)

    18265

    21230

    37420

    56620

    总销售额(亿美元)

    40023

    43180

    66230

    87269

    海外雇员(万人)

    534

    605

    803

    985

    总雇员(万人)

    1225

    1328

    1511

    1688

    ——整理自孙劲松《全球化视野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1994-2012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20、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劳动彰显智慧】

    隋唐时发明的筒车,利用水力驱动,实现持续性引水灌断。

    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这一手摇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

    (1)根据材料,比较上面两种工具的异同。

    【劳动凝聚力量】

    《劳动界》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1920年创办的面向工人宣传的通俗刊物。以下是其部分文章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我们要把一切机器都归劳动者手中管理,摆脱资本家,由劳动者自由组织联合会共同制造货物……大家都享有自由,都得平等。

    希望中国人民也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劳工们快觉悟吧,像俄国工人一样解放自己。

    对1920年工人运动惟况进行总结,指出:“这一年来,单是罢工运动就有40次。”

    号召觉悟的工人们联合起来,组织真正的工人团体。报道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织工人运动。

    ——整理自张静如《中国共产党通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界》创办的影响。

    【劳动传承精神】

    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领域劳模464名。1956年4月,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劳动模范,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

    ——摘编自《新中国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人民网)

    王进喜

    邓稼先

    袁隆平

    屠呦呦

    (3)根据材料,概括50年代全国劳动模范评选的变化。从材料中任选一位劳动模范,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颁奖词。(要求:从人物身份、主要事迹成就、体现时代精神等角度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页 253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