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1905年,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筹划广西起义 1911年,                 

    1912年,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

    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②清帝退位诏书全文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③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照片   

    ④蔡元培先生为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挽联

    (1)、结合所学,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写序号)

    ①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响应

    (2)、依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阐述该指导思想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
    (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依据材料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写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5)、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示例除外)

    示例: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可以见证“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2、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   洋务派人士上书清政府奏折摘编

    ①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②涉历欧洲、美洲,开阔耳目,既可以验证旧学,又可以增长新思。

    ——沈葆桢

    ③洋机器与耕织、刷印、陶填诸器,皆能制造,有益民生日用。

    ——李鸿章

    材料二

    洋务企业的经营状况

    ①江南制造总局开设的译书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等98种西洋著作。

    ②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在三年多时间里使外轮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五年后又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③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将首批优秀生送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④开平煤矿投产十年后产量逐年增加,因此天津市场上的洋煤进口从原来的将近 200万吨降至120余吨。

    ⑤福州船政局的人员“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企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材料三

    企业地位

    企业名称

    近代第一所兵工厂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1861年京师同文馆

    近代第一所轮船运输企业

    1872年轮船招商局

    近代第一所煤矿厂

    1877年开平煤矿

    近代第一所棉纺织厂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

    近代第一所钢铁厂

    1890年汉阳铁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
    (2)、请将材料一奏折中的建议与下表洋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匹配。(写序号)

    奏折建议

    洋务运动中的措施(部分)

    1865年,李鸿章创办清末最大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

    1873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88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1875年,轮船招商局第一批留美幼童赴美学习

    (3)、依据材料二,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①、

    观点一:洋务运动传播西学,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④

    观点二:

    观点三: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弊端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说洋务运动的意义。
  • 3、民族危机与英勇斗争

    材料一

    ①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②《南京条约》

    ③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④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⑤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⑥《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材料二

    组合一

    虎门销烟浮雕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组合二

    左宗棠(1812—1885)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 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左宗棠

    组合三

    邓世昌(1849—1894)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组合四

    《廊坊大捷》(绘画)

            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张图片,说明其反映的史事及其联系。(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③⑤。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给圆明园带来劫难。⑤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这两组图片都反映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外来侵略,也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2)、依据材料二,从四个组合中任选一组,写出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与英勇斗争”的理解。
  • 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以下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此材料可用于研究(     )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洋务运动的影响
  • 6、找出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与“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三个关键词相关的事件是(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 7、如果想了解我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我们需要查阅(     )
    A、《辛丑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政新篇》
  • 8、《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下列著作内容属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①《革命军》②《猛回头》③《警世钟》④《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她是“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女烈士”“女革命家”,号“鉴湖女侠”。她是(     )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徐锡麟
  • 10、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和“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40 年,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 B、19 世纪60-70年代,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C、《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1900年,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 11、“《辛丑条约》是清朝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从此,清朝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这句话是指《辛丑条约》签订后(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2、义和团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民主共和”
  • 13、戊戌变法虽然短命而败,但也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     )
    A、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在中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4、下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D、义和团运动兴起
  • 15、下面条约内容(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 16、                  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          处应填写(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 17、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教训清政府 B、维护鸦片贸易合法化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18、下图展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列对此农民战争叙述正确的是(     )

    《天朝田亩制度》

    ①反映了农民的强烈愿望

    ②《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③ 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④ 它起义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 20、“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沉重的震撼”包括(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签订了《南京条约》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上一页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