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近代中国的热潮是(     )

    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                    大生纱厂(张謇创办)                  申新九厂(荣宗敬创办)

    A、民主共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师夷长技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人物及事件

    人物

    史事

    大禹

    大禹治水;建立夏朝

    李冰

    主持修建都江堰

    孔子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秦始皇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以民众作为国家生存决定性条件的理论。《左传》记载了“爱民”的思想,孔子提出了“仁”“惠民”的思想。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1)、阅读以上材料一,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两个及其以上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请根据材料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者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位国君

    主要功绩

    秦穆公

    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

    任用(A)对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秦惠文王

    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败六国合纵联盟

    秦王嬴政

    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B)

    材料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举措

    政治方面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方面

    把(C)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叫(D)度量衡

    交通方面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开凿灵渠

    军事方面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材料三: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四: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回答:

    (1)、填写材料一括号里A和B所代表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孝公时期的改革与秦灭六国的关系。
    (2)、填写材料二括号里C和D所代表的内容就其中一项举措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归纳秦朝灭亡原因有哪些?
    (4)、从秦的崛起到秦的灭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天子巡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受封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完成情况)

    材料四: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请根据所学知识从上到下依次填出前三个等级A、B、C所代表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诸侯的义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4)、材料四反映中国古代在地方管理方面实行哪一政治制度?“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5)、材料二和材料四所指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对你有何启示?
  •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监察功能的官员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 6、“楚辞”的本义就是楚人的歌辞。宋人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由此可知,“楚辞”(     )
    A、主要歌颂美好爱情 B、广泛吸收各国文化 C、充分赞扬劳动生产 D、具有鲜明地方特征
  • 7、先秦时期,我国天文历法就达到了较高水平,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夏朝——世界上最早记载了哈雷彗星 B、商朝——历法中已有闰年的设计 C、春秋——测定出一年有24节气 D、战国——第一次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 8、下表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导致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C、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 9、一次,鲁国的马棚着火了,孔子听说后,赶紧问伤着人没有,却不问马的事。这一故事体现出孔子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
    A、 B、 C、以德治国 D、仁政
  • 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涿鹿之战 ③国人暴动 ④周平王迁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11、《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舜,而没传给无德无才的儿子。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选举 B、禅让 C、世袭 D、武力
  • 1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了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女仆说他的兄弟在乡间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还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没希望了。食粮年年政府收尽,乡间生活,也没有城里人说得这样好。我告诉她,今年实行课税法,不致于尽收食粮,很可以多下些种了。

    ——摘自瞿秋白《赤都心史》

    (注:1920年8月开始,瞿秋白作为《晨报》记者,在苏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该书记录了他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陈晓光词《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我”觉得“很可以多下些种了”?这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似之处。综上,谈谈你对经济改革实质的认识?
  • 15、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娜丽莎》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利的分割与制约。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作品进行简要解读。(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超过100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指出材料中联邦宪法主要的原则?
    (3)、材料三中“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什么重大变化?综上,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娘,大哥他回来了!想当初是你拉着我的手,并肩踏上了北伐的战场。九一八的枪声,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杀红了双眼的你我几近疯狂。几十年的相互敌视,亲者痛仇者快。五十六年后的今天,你终于回来了。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咱俩早该摈弃前嫌。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期待着你我的第三次握手,再铸辉煌。

    ——钮保国《娘,大哥他回来了》

    (注:2005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之际,中国作协外联部的钮保国创作了这首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叔衡”、“润之”“往上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们去上海“赴全国00000之招”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______影响国共关系”或“国共两党______”为题,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国土空前广袤……秦王朝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展,又设九原、南海、桂林、象郡、闽中5郡。于是,除了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秦朝是如何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的?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据材料指出秦汉边疆治理的相似之处?
    (2)、材料二中,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监督地方政务?据材料分析清朝在我国疆域发展史上的地位?
  • 18、以下是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其扩张(     )

    A、在2世纪横跨欧亚非三洲 B、建立起拜占庭帝国 C、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9、以下是李明同学学习时提炼的一些关键信息。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政权并立   民族交融   重文轻武       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重心南移   繁华的都市生活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20、以下是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壁上所留刻石的拓片,刻石采用汉字隶书。据此可知当时(     )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上一页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