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美国东方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道:“从来没有一位新宗教的传播者,作为他那个时代和民族的宗教领袖,像穆罕默德那样完美。”这里的“新宗教”指(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
2、604年,日本颁布《宪法十七条》,提倡儒家的“三纲五常”,强调“君则天之,臣则地之” “国非二君,民无两主。”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平民参政热情 B、实现儒学思想普及 C、强化天皇集权统治 D、推动幕府统治建立
-
3、下表为日本史学界对“大化改新”的认识过程。据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 )
改革否定论
二战后,原秀三郎认为“大化改新”是由《日本书纪》的编纂者虚构的。后“改新否定论”占据学术界主导地位。
改革肯定论
1977年,镰田元一发表《评的成立与国造》,再次肯定“大化改新”存在。
1999年,在大阪某宫殿遗址发现了一批木简,证实了难波宫(大化改新时的政治中心)的存在和确切位置。
2002年,在奈良县发现了木简,证实了在大化改新编撰年籍之前存在“评”制,这进一步强化了“改新肯定论”。
A、得益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B、具有时代特征 C、深受史学家的立场影响 D、强调史料实证 -
4、中世纪西欧教会主张“神权说”,强调教皇代上帝把政权及政权所辖的土地、人民授予国王,受封的国王是教皇的隶属或佃户。这反映出( )A、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B、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C、教权对世俗王权制约 D、国王宣扬“君权神授”
-
5、“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兴起固然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但在文化联系上,拜占庭文化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文化基础,拜庭学者将人文主义思想幼芽、表达方式以及古典文化遗产直接传递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材料体现了拜占庭帝国( )A、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创造了条件 C、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 D、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
-
6、自8世纪起,威尼斯船只将其东面和西面邻近地区的产品运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包括意大利的小麦和酒、达尔马提亚的木材、环礁湖的盐、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奴隶,并且从君士坦丁堡带回珍贵织品、香料等。这反映出当时( )A、拜占庭帝国阻断了传统贸易商路 B、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C、威尼斯商人垄断东西方贸易 D、欧洲商业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7、在中世纪的城市中,市民大会等机构逐渐取代了封建政治体系的地位,市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 )A、自由自治 B、自给自足 C、等级森严 D、规模扩大
-
8、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好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A、自治城市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大化改新 -
9、早期基督教是反富人的,同时也是反罗马帝国的。但随着大量有产者加入教会,基督教教义在2世纪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地主张服从国家统治,甚至宣扬君权神授。基督教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的这一变化说明( )A、基督教最终征服了罗马 B、罗马最终征服了基督教 C、基督教的发展缘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D、基督教在发展中与罗马政权合流
-
10、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时期法老的陵墓,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如图是小文同学收集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埃及( )A、人民的聪明才智 B、法老至高无上的地位 C、金字塔修建劳民伤财 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
1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三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图一、图二所示文物按照史料类型,都属于哪种史料?图一能够实证秦朝推行哪个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在文字方面大一统的措施,并指出其影响。 -
12、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 “(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商君”推崇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请列举在这一学派的思想影响下, “商君”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两项内容。(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3、下图是汉字“妆”的演变历程。据此判断(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汉字不具备象形特征 C、汉字造字方法固定单一 D、甲骨文反映商周历史 -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如图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地图属于哪一历史时期(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
15、“贤臣佐明君,尊王来攘夷”。观察图片,可知图中的“明君”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
16、后人赞美商朝是“邦畿千里”的大国,考古工作者在今天的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殷商文化遗存。这说明( )A、商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商朝的统治中心在长江流域 C、商朝的统治区域已经十分广阔 D、商朝统治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
17、新华中学计划到如图所示遗址游学,同学们可在该地了解到( )A、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B、“国人暴动”的原因 C、齐桓公“尊王攘夷” D、秦统一的经过
-
18、“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华夏族是单一民族发展而来 B、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D、蚩尤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
19、山东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跋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如石锤、刮削器等,“对于……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大价值。”由材料我们可以推知该遗址属于( )A、农耕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
20、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五: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便将剪辫子纳入反清革命,剪辫子成了一股风潮。广东光复后,人们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子者有20多万人,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北京2月12电:“……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今天退位。”《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洋务派的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5)、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革命?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