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1865至1890年间,除了毛纺织加工业外,俄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劳动力均有所增长,增加最多的是制陶业和水泥工业,其次是棉纺织业和化学工业,分别增长了2.8倍和1.8倍。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彼得一世改革 B、沙皇统治被推翻 C、农奴制的废除 D、苏维埃俄国建立
-
2、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 C、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而构成的武士集团掌握国家大权 D、武士道精神讲究的是效忠自己的主公,不是国家
-
3、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为“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工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
4、他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书记,写出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为此他所创作了( )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复活》
-
5、“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 )A、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 B、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C、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
6、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阅读以上图片,围绕主题“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确定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 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发动“大跃进”, 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66年,中共中央作出开展“①”的决定……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彭德怀等被开除出党,遭非法监势,迫害致死。那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摘编自《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1)、根据材料一中节选图书目录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3)、请填写完整材料三中①指的事件。(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或教训? -
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1.7%。
材料三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 “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3)、材料三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何时开始的?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
9、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三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对我国有何重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材料三中农民的“梦想实现了”?该法律文件的颁布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A、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B、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C、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A、彭德怀 B、朱德 C、刘少奇 D、邓小平
-
12、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C、协调、共享、绿色、发展 D、团结、友爱、至善、至美
-
13、《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你认为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改革开放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
-
14、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也随之诞生。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
15、1954年6月底,陈云就编制五年计划提出“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原则。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他提到“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但紧张决不能搞到平衡破裂的程度”。这体现了“一五”计划(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C、以改善民生为主 D、作风急躁急于求成
-
16、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部分)
历史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面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随着社会矛盾变化不断调整 B、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需求 C、消除了国共双方的矛盾分歧 D、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17、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18、下面是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崭新篇章,民族复兴
-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确定了国旗、代国歌和首都 C、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D、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
20、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765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初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1825年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1851年
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19世纪七十年代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879年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9世纪80年代
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编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它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订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