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国际组织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间联合而形成的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中,国家之间形成战争同盟是欧洲不同于其他地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看到的结盟现象,即一战中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和以德国、奥匈争国为核心的周盟国之间的军事对抗,二战中以英美俄中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和以德意日为核心的轴心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始终贯穿于整个欧洲战争史。
——冯文伍《欧洲近代战争史中的结重现象》
材料二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的历史是共产主义抵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已方。西方重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反共国家结成了联盟。苏联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在世界上贫穷和发展中国家中培养革命的量友。
——费尔南德斯《世界:一部历史(下)》
材料三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评价说:“中国入世,全球共享繁荣,而中国入世的成功,也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实行市场经济,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2004年4月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日本和菲律宾领导人本周将前往美国举行三边峰会,预计他们将在峰会期间有意向针对台湾和南海加强防备关系。中方对此有何回应?发言人毛宁表示,我想说的是任何国家开展任何合作都应当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发对拼凑排他性的“小圈子”,反对在本地区搞阵营对抗。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俄(苏联)合作对抗德国的根本原因分别有什么不同。(2)、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3)、据上表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立场的认识。 -
2、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1904—1997)诞辰1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的最后胜败,要在持久抗战中去解决。…在那里(太行山蓝),进行了团结抗日积极分子与在群众中有信仰的分子(不是投机想升官发财的那些人)的工作,…在那里,有些地区是处在敌人的后方侧翼,或者处在时常被敌侵扰的范围内。他们充分地运用了组织游击队的方式,动员敌人后方我接效区域的群众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
——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1938年1月)
材料二 大家知道,中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当敌人的大门,其中大别山是大门边。……中原形势决定于两个山,一个是大别山,一个是伏牛山,…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的基地,它靠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追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敌人时时刻刻受到我们过江的威胁。……现在,…虽在全国范围吃苦最多,付出了代价,但换取了战略上的主动。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1948年4月)
材料三 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
材料四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20日,纽约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27日。安理会举行正式会议。全体人员起立为悼念邓小平默哀一分钟。安理会当月轮值主席、肯尼亚大使马岛戈表示:“邓小平对全球和平、安全和发展的精诚贡献,以及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和空前经济发展的总设计师的作用,将为国际社会所永远怀念。”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抗战方针。(2)、根据材料,总结大别山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挺进大别山“换取了战略上的主动”?(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4)、结合材料,回顾所学知识,举出一项“邓小平对中国和全球和平、安全或发展的精诚贡献”。 -
3、下列科技成就中能够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是( )A、蒸汽机车的广泛使用 B、互联网的普及 C、电力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D、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
4、造成下图数据中自1921年以后五年苏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5、历史学家黄安年曾说:美国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它叛变了他的革命,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这些人的依据是( )A、新政动摇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罗斯福要将美国带入社会主义社会 C、新政措施加大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 D、罗斯福意欲恢复奴隶制
-
6、新航路开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海上贸易额大幅提高 C、欧洲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
7、以宗教为题材的《最后的晚餐》成为达·芬奇的传世名画,主要是因为( )A、表现的是真实的人物和现实的世界 B、揭露了宗教界的黑暗 C、体现出废除宗教的意愿 D、表达了对基督教的不满
-
8、在1901—1902年的发掘中,一支法国考古队在苏萨发掘出了《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并将其运回法国。此后,这块石碑成为卢浮宫博物馆近东藏品部的重要展品之一,其实它真正的故乡在( )A、尼罗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
9、下图是1945年8月28日下午7时《新华日报》头版出版《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新华日报报史馆藏),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淞沪会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
10、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感慨到:“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一观点( )A、强调义和团军事力量的强大 B、意在告诫西方国家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提醒西方国家要加大对清王朝的控制 D、旨在要求西方国家要增加对中国侵略的军事实力
-
11、19世纪中期,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成功经验,改变中国在军事上,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的落后状态,主张“借法自强”。他们认为加强国家实力是抵制侵略的前提。这部分人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
-
12、根据下面条约第六款内容,可以判定该条约是( )
第六款:前据当年(1860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
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3、以下图片反映的社会现象揭示了清代( )A、君主专制加强造成统治阶层的贪污腐化 B、地主官僚土地兼并使得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闭关锁国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D、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学术的进步
-
14、《曲阜市志·大事记》记载: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衍圣公孔端友随高宗赵构去扬州阳祀,因金兵占曲阜而未归,遂定居江南衢州。据史料判断当时占领曲阜的应该是( )A、契丹人 B、党项人 C、蒙古人 D、女真人
-
15、隋唐时期,扬州(古称江都)经济繁荣,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诗词中也有“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的描述,结合下图,当时扬州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位居长江口,海运发达 C、大运河的枢纽 D、全国最主要产粮区
-
16、唐太宗说:“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于是他( )A、虚心纳谏 B、广纳贤才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减轻人民劳役
-
17、下面组图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18、主父偃向武帝上书:“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众》以逆京师。⋯⋯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薄矣。”文中省略部分的措施应是(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设立盐铁官 C、颁布推恩令 D、收回铸币权
-
19、据考古发现,陕西的西安,咸阳,江苏的盱眙,山东的邹城、诸城,山西的左云,右玉,都先后出土过秦代的标准度尺或衡器或量器实物,连内蒙古的赤峰也发现了秦代瓦量。材料说明( )A、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B、秦朝统一了文字 C、秦朝地方推行了郡县制 D、秦朝在各地修筑驰道
-
20、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他们在迈向独立国家的进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种天佑的迹象;他们在刚刚完成的联邦政府体制的重大改革中……根据宪法,总统有责任“将他认为必要而妥善的措施提请国会审议”……政府的统一使你们组成为一个民族,其无法估计的价值还在于:联邦能避免他们(各州)之间的争吵和战争。
——摘自1789年乔治▪华盛顿发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选自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1)、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依据什么法律文件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说说这一政治制度有什么重要特点?(2)、问题二:哪一文献宣告美国开始“迈向独立国家”?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此之前美国颁布了什么宪法,建立了怎样的政体?与英国、法国进行对比,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美国独立战争独具什么性质?(3)、问题三: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选自哪一部文献?结合材料,谈谈这部文献的历史进步性。这部文献是在哪次革命中颁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