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本自“大化”开始,至今共使用了248个年号,这些年号大多出自中国典籍,如“明治”出自《周易》,“昭和”出自《尚书》等。这反映了(     )
    A、社会转型的实现 B、中国文化的影响 C、明治维新的成效 D、日本文化的消失
  • 2、下表是11——13世纪英国国王颁布的部分商业及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据此推知,这些特许状(     )

    颁发者

    内容

    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和法官

    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集市的权利,并免关税

    A、巩固了封建专制 B、推动了城市自治 C、强化了封建等级 D、促进了大学民主
  • 3、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罗马以罗马城为中心修筑了10万千米的公共大道,20万千米的地方道路,建立起遍及欧洲、北非和中东的道路网络。这满足了当时罗马(     )
    A、民主政治的需求 B、对外扩张的需求 C、城邦经济的要求 D、传统文化的要求
  • 4、1972年3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尼克松政府最终书写了历史,他的对华政策引人注目地成为杰出外交的范本。”该社论评述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5、澳门初、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澳门地方史融入中国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将“正确认识祖国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反映出澳门(     )
    A、注重践行“九二共识” B、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C、转变社会、经济制度 D、注重民生改善工程
  • 6、1980年前后,中国通过邀请西方经济学家访华交流、译介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路径,将西方经济学逐步引入中国。这些举措(     )
    A、有助推进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C、旨在照搬西方模式 D、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
  • 7、1956年9月,邓子恢强调:合作社生产经营应“大的集中,小的分散”,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自留地。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实施“大跃进”的迫切性 B、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 D、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
  • 8、台球运动起源于西欧。下图为1893年《飞影阁画报》描绘的上海女子打台球的情形,该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男女地位平等已实现 B、封建礼教已完全覆灭 C、女性生活水平普遍高 D、生活方式受西方影响
  • 9、下表为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举办的公共展览的部分信息。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些公共展览的举办旨在(     )

    类型

    内容

    革命史展览

    主要有上海文献展览会、广东文物展览会和革命史迹展览会

    战利品展览

    在南京、汉口等地开展战利品巡展会、战地资料展览和战地艺术展览

    出国展览

    在美国举办“抗战美术展览”、在苏联举办“中国战时绘画展览会”以及在英国举办“中国战时摄影展”

    A、适应北伐战争需要 B、维护一党专政统治 C、进行抗战宣传动员 D、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 10、下表为民国八年(1919年)明德学堂部分课程安排表。这些课程安排(     )

    课程名

    课程内容

    伦理

    人伦道德之要旨

    算学

    代数、几何、三角术

    物理

    力学、光学、电学、实验

    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A、完全摆脱儒家思想影响 B、有助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C、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标 D、旨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 11、1903年,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问世后迅速风行海内外,至辛亥革命前夕共翻印20多版,印数超过110万册,为清末革命书刊发行数之首。这说明当时(     )
    A、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B、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革命思潮广泛传播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 12、下图是1909年上海《图画日报》刊发的漫画《营业写真·卖西瓜》,画上有“卖国奴莫把祖国山河当作西瓜剖”的文字。该作品意在(     )

    A、揭示民族危机深重 B、深入推进维新变法 C、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宣传实业救国思潮
  • 13、鸦片战争前,“中国”一词多指“中原”“中土”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万邦之一”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
  • 14、明朝中后期,《华夷风物商程一览》等读物以阐述商业规范、经商经验、水陆交通指南等为主要内容,以商人为主要阅读群体,在民间大规模刊印并广为流传。这种“商书现象”的出现适应了(     )
    A、海防意识的增强 B、商帮发展的需求 C、政治制度的完备 D、冶炼技术的发展
  • 15、元代驿站众多,还设有专门管理驿站马匹和食物的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担任站户,草原地区由牧民担任站户,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多用狗站。据此可知,当时元朝(     )
    A、政治制度完备 B、统治区域辽阔 C、君主专制强化 D、海上运输便捷
  • 16、在北方游牧的契丹人原居住地不产茶,但《辽史》记载的60种礼节中,有13种都用到了茶,且与北宋的饮茶礼节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江南经济的开发 D、民族文化的交融
  • 17、“赶趁人”是宋朝时期出现的靠商业性演出为生的艺人群体,他们在城市各个热闹的地方表演吹弹、投壶、蹴鞠、杂剧、散耍等节目。由此可见宋朝(     )
    A、中央集权强化 B、尚武风气流行 C、市民阶层壮大 D、奢靡之风盛行
  • 18、公元7世纪初,南方在全国经济中的比例已超过40%,且发展后劲强大,而此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     )
    A、开凿了大运河 B、统一南北币制 C、打击官僚贵族 D、发动对外战争
  • 19、下表表中的信息是中国官方人口统计举要中的部分数据。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

    时间

    人口总数

    南方人口占比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59594978人

    22.47%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16163863人

    40.11%

    A、北朝政权更迭 B、南方相对安定 C、政治中心南移 D、自然灾害减少
  • 20、汉武帝时期,侯国数量剧烈变动。公元前130年西汉共有侯国90个,其中王子侯国仅有5个;到公元前104年有侯国118个,其中王子侯国增加到76个,约占侯国总数的64%。据此可知,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
    A、汉化政策的推行 B、休养生息的实行 C、“推恩令”的实施 D、轻徭薄赋的实行
上一页 413 414 415 416 4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