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1980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人人搞体育”的号召,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加强全军体育工作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军事体育活动。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军队文化教育水平 B、推广全民健身运动 C、增强官兵体质和战斗力 D、备战国际体育赛事
-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台湾当局先是提出“三不政策”,后又被迫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中国共产党又立即落实有关政策,设置相关机构促进两岸交流。这反映出( )A、两岸的青年积极开展互学互鉴的活动 B、大陆已经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大陆充分展现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诚意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历史十分悠久
-
3、自1999年澳门回归至2023年,澳门与内地的贸易总额从12.4亿澳门元增长至680亿澳门元;2004年,内地与港澳启动“姊妹学校”计划,增进青年交流,同时港澳著名高校与内地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并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体现出( )A、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B、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实施管治权 C、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日益深化 D、“一国两制”的方针发生变化
-
4、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的四部宪法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明确规定,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与原则。随着宪法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这反映出(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宪法的实践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受到国际影响 D、宪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
5、某校学生在进行“图片再现复兴之路”的项目式学习中选取以下内容设计了一块展板,该展板的主题是( )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A、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C、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D、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
6、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资料,他们探究的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如何形成和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成果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形成东亚地区产业链。这种区域产业分工与价值链的形成,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经济起飞。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B、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发展 C、极大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彻底解决世界贸易争端
-
8、2013年至今,我国陆续在广东、上海、陕西、新疆等地设置22个中国自由贸易区。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这推动了我国(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沿海经济特区的试点和推广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9、1979年5月,国家相关部门选择八家企业作为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同年7月,国务院扩大试点范围。同年底,全国试点企业扩展到4200个,1980年6月达到6600个,这一过程体现出改革开放( )A、促进农村乡镇企业产生 B、推进的步伐循序渐进 C、推动了企业所有制变化 D、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
10、1980年,党中央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面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这一指示( )A、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1、1978年后,《人民日报》在报道中逐渐增加了对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关于科学技术、工业、农业现代化的报道大幅增加。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
1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时整理了以下材料,这说明“两个30年”之间的关系为( )
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成就(部分)
对改革开放后30年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8亿左右:中国的文盲率也从建国时的80%降到1978年的35%以下。
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工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4.8%,重工业所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6%,工业体系基本完整。
为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制造强国”的跃升打下坚实基础。
A、“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奠定基础 B、“后30年”是对“前 30年”的否定超越 C、“前30年”与“后30年”发展没有关系 D、“后30年”改变“前30年”的社会制度 -
13、右图是1959年杨焕照创作的《田园瓜果熟满载送市场》年画,呈现出一片丰收喜悦的场景。这一作品( )
A、激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B、真实再现当时农业生产成就 C、反映改革开放后服饰的变迁 D、说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
14、《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其中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第二步”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推行土地改革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完成三大改造
-
1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钢材品种从170多种增加到370多种,复合不锈钢板、汽车用薄钢板、无缝钢管等均可自主生产,钢材自给率由5%提高到86%。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进 D、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建设方针取得成效
-
16、新中国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基本都须经农民协会讨论、决议然后才能执行,农民协会组织成为土地改革的主力军。这一现象说明土地改革( )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17、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电影中,出现了大量阿玛尼(朝鲜语对长辈女性尊称)的形象,如《三八线上》通过阿玛尼为志愿兵“小不点”缝制服、送打糕等日常生活细节,塑造出一个亲切慈祥,为志愿军“操心如母”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捍卫中国国家安全 C、凸显抗美援朝正义性 D、激发人民建设热情
-
1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探索基于统一战线的党派合作实践,视政党合作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路径。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实践的事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土地改革 C、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
19、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是从区域到整体、从碰撞到交融的过程。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权更替示意图(隋—清)

材料二:唐至清朝时期民族交往史实表(部分)
时期
民族交往史实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立唐蕃会盟碑:击败东突厥汗国: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册封回丝首领为怀仁可汗。
辽宋夏金时期
辽与北宋的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辽与西夏模仿中原王朝创制货币: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与“庆历和议”:北宋与辽、西夏的互市:金军南下与南宋抗金;南宋与金的“绍兴和议”:蒙古灭金。
元朝
元灭南宋:在澎湖设置巡检司:设立宣政院:形成新的民族——回回。
明朝
设奴儿干都司:蒙古各部与明朝的战争与“隆庆和议”;明朝多次修筑长城。
清朝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办事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
——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三:秦朝一统天下,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拉开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幕。从战国群雄纷争走向秦的统一,从三国鼎立走向西晋的统一,从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走向隋的统一,从五代辽宋夏金并立走向元的统一,国家统一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古代中国呈现出由分到合、分久必合的总趋向,每一次的多政权并立都孕育着随之而来的国家统一,而且是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国家统一。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29日第 2882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将这段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指出其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20、学习家乡历史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深圳的古代历史。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历史沿革】
材料一:秦代至清朝深圳地区所属县级行政单位变化情况
县名
历史朝代
时间
持续时间
番禺博罗
秦、汉、三国、西晋、东晋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东晋咸和六年(前214年至331年)
约545年
宝安
东晋、南北朝、隋、唐
东晋成和六年至唐至德二年(331年至757年)
约426年
东莞
唐、五代、宋、元、明
唐至德二年至明万历元年(757年至1573年)
约816年
新安
明、清
明万历元年至清康熙五年(1573年至1666年)
约93年
东莞
清
清康熙五年至清康熙八年(1666年至1669年)
约3年
新安
清
清康熙八年至清宣统三年(1669年至1911年)
约242年
——摘编自张一兵《深圳通史》
【深圳历史遗迹】
材料二:深圳历史遗迹和纪念馆(部分)



解说词:深圳咸头岭遗址,距今7000-6000年,是珠江三角洲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出土了岭南最早的彩陶与白陶,揭示先民渔猎、制陶、采集的生存模式;该遗址填补了华南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空白,佐证岭南7000年文明根系。
解说词:
解说词: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大鹏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为防御倭寇而设。其建筑保存完整,融合多元文化,是研究海防体系、移民文化的重要实物,彰显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深圳历史档案】
材料三:为防范海上反清力量,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实行“迁海”政策,广东沿海官民一律内迁30-50里,后又下令再迁30里。受两次“迁海”影响,清政府决定将新安县纳入东莞县管辖,直到1668年,清政府恢复新安县建制。
——摘编自深圳档案馆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补全历史时间轴,使其体现出深圳地区所属县级行政单位的六次变化。历史时间轴样式示例:
(2)、参考材料二中的图①和图③,结合所学知识为图②撰写解说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迁海”所体现的国家政策,并分析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