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不断发展的各民族服饰习俗,就是文化互鉴交融的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北魏帝后礼佛图》
注:此图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旧唐书》
综合上述材料及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以“各民族文化的互鉴交融,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为题加以论述。(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2、考古学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距今4600--5500年之间大汶口文化时代的墓葬,在墓穴中发现有大量的陶制陪葬品及玉制臂旁、手锡、玉刀;墓主人正中间还放置权力与武力的象征一玉刀。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时期 B、君权神授思想十分浓厚 C、阶级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D、已进入封建制国家时代
-
3、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支军队发生冲突,1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1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三 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新约,宣布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一些铁路沿线驻兵权、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运权……
——摘编张岂之《中国通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六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中美对话之际,朋友圈内流传着两张辛丑年的照片。(如下图)前者是历史上《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后者是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政府在哪场战争中战败签订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哪些领土给日本?《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媾和会议”指是哪次会议?不满“媾和会议”在中国引发什么事件?(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是什么?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原则内容。(5)、根据材料五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什么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标志。(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两幅照片中的不同现象出现的原因?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你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言之有理即可) -
4、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都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奋斗,现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
——摘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材料二 本厂购用官机,己亥(1899年)开始只二万锭,甲寅(1904年)增二万锭……自甲寅(1914年)起……每日纱数增至百一十箱。乙卯(1915年)以后,六万六百锭,纱数同时递增,到本届增至百九十箱。
——摘编自张謇《大生纺织公司二十年纪念开会词》(1917年)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与扩张,加之国内各派军阀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混战,企业集团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张謇急于建立庞大的企业体系,陷入欲速则不达之窘境,民国十四年(1925年)仅一厂债务即高达900万两以上。
——摘编自曹琳《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四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五 到1957年底,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铁路30余条,三条公路的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陆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六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经过艰苦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约40倍,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7%上升到17%左右。
——摘编自戢广南主编《中华民族大团结》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大生纺织公司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张謇创办该厂体现他的主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表格中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国家实施哪一发展规划有关?(5)、根据材料五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两项成就。这一时期工业建设取得成就的意义?(6)、根据材料六,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
5、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随后,全国范围内就此开展了一场大讨论,最后认为这种做法是一条“阳光路”。这条“阳光路”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歌曲《197653》致敬抗美援朝为国捐躯的197653位英烈,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崇敬之情。下列人物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7、近代史上的这一事件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四渡赤水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8、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建
-
9、20世纪20年代传唱的一首《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歌词中的“军阀”是指( )A、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B、段祺瑞、冯国璋、袁世凯 C、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D、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
10、20世纪的中国发生过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1、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下题: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12、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由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过渡的一次飞跃,它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总是在进行着奇妙的创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哪一个国家首先发生的?(2)、这次工业革命在机器动力方面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请列举这次革命期间在交通领域的发明家?(4)、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领域的发明? -
13、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同德国等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还与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会国签订了《九国公约》……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然而帝国主义确立的战后秩序并没有带来长久的和平。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确立了什么制度?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的资产阶级文献是什么?(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怎样的国际秩序?并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别说出两次大战中的战役各一个,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4)、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6)、根据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试述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
14、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推动社会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西周初年确立了哪一制度用以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隋朝创立的什么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哪一政体在英国逐渐形成?
-
15、现在的世界处于动荡多变的年代,国际政治形势在变局中深刻发展。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中美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 1921年11月,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凡尔赛条约》未能解决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美国成为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华盛顿会议使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美、英、苏、 中等26个国军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文件。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中、美成为战时的伙伴。
材料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弃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
材料四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领导人实现 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哪两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根据材料一,请你说出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的局面:(2)、根据材料二,说出26国代表共同签署的文件的名称。此文件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爆发的背景?美国侵略中国由来已久,1900年,美国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4)、材料四中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的是什么?(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
1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日辉煌的中国。下面是某同学为学习中共党史制作的大事年表(节选)。请根据该表的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7年
南昌起义
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9年
开国大典
1953年
?接见印度代表团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根据上表,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该节日是为了纪念上表中的哪一事件?(3)、上表中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该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表中“1934-1936年”所列的事件表述不符合大事年表的规范,请按规范写出该事件的名称。写出该事件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品质。(5)、上表中?处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帝国主义创造出了殖民统治的新理论,建立了新的世界体系。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政治的力量。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有改动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的世界体系”指的是哪一体系?(2)、材料二中杜鲁门的演说,说明美国即将对苏联采取什么政策?为了配合这个政策的实施,美国主导成立了什么组织?(3)、材料三中的“多极时代”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什么趋势?(4)、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
1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下列史实能佐证此观点的有( )
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②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图示意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促使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推动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5月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9月、11月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5月
黄埔军校成立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7年-1928年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