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所示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人物

    内容

    结果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鉴真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D、双向交流,兼容并包
  •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北方各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
    A、中原地区社会风气嬗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C、内迁各族渐以农耕为主 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 3、自西汉初年以来,豪强大族从煮盐、冶铁、铸钱中获利丰厚。但汉武帝在战争中号召富家捐输时,却无一响应。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推行了(     )
    A、均输平准 B、盐铁官营 C、尊崇儒术 D、刺史制度
  • 4、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B、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 5、下图所示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及其内底铭文,该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该历史文献有一定的准确性。这说明考古发现(     )

    A、能够全部反映历史事实 B、可与历史文献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比历史文献更有价值
  • 6、下表列举了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存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

    遗址

    时间

    出土情况

    浙江良渚遗址

    距今约5000年

    有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发现宫殿、祭坛等

    陕西石峁遗址

    距今约4300年

    遗址石城面积逾400万平方米,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

    山西陶寺遗址

    距今约4000年

    中期城址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呈“回”字形,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等

    A、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D、政权神权不断融合
  • 7、儿童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

    多种儿童游戏从生产劳动、宗教礼仪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形,其中包括蹴鞠类、投射类等

    汉代

    “鸠车”“竹马”类儿童游戏在民间非常流行,它们以运动为形式,通过模拟骑马和驾车动作释放儿童天性,表现了儿童欢悦活泼的情绪特征,透露着“不羁”的性格倾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斗百草(端牛习俗,以植物茎叶为内容)、放爆竹游戏开始流行。原盛行于北方的打秋千(古时清明习俗)、踩高跷等游戏方式传到了江南和闽粤等地。

    唐代

    儿童游戏在追求享乐、崇尚技艺的唐代臻于繁盛,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七巧板作为益智玩具传播国外,被称作“唐图”。

    宋代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出强烈的“重德”和“重文”倾向。围棋、象棋之类“文雅”游戏有了很大发展,运动、娱乐性游戏则受到一定限制;强烈对抗的球类比赛以表演、游戏的方式出现在“瓦肆”中,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儿童游戏的传播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的儿童游戏较之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归纳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儿童游戏与社会风貌”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8、“桥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创造,是一国文化的展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桥”与科技】

    (图布鲁克林大桥)

    材料一:19世纪下半叶,纽约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两个行政区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没有桥梁连接,只能通过轮船来往,二者之间的交通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瓶颈。因此,纽约市政府开始研究建造一座大桥的计划。1883年,布鲁克林大桥正式交付使用,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

    【“桥”与文化】

    (图卢沟桥)

    材料二:卢沟桥,修建于金(1189至1192年),是进入北京的必经之路。在古典古籍上,描述卢沟桥石狮子的古文不在少数,古代民间也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经测定,桥栏281根望柱顶端雕刻501只石狮,形态各异,母子狮嬉戏、雄狮戏绣球,最小的石狮仅数厘米,细节栩栩如生。桥身历经八百年风雨不倒,而桥面上现存的弹痕与修复痕迹,直观记录了近代历史的沧桑。

    【“桥”与世界】

    (图佩列沙茨大桥)

    材料三:佩列沙茨大桥,位于克罗地亚,跨越亚得里亚海小斯通湾,是中国企业首次中标欧盟基金项目。这是一座友谊之桥,不仅连接海湾两岸,而且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友谊,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这是一座民生之桥,将有利于人流、物流畅通,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力促进克罗地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这也是一座合作之桥,是中国、克罗地亚、欧盟开展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项目。

    (1)、请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布鲁克林大桥建造的背景。
    (2)、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卢沟桥所蕴含的价值。
    (3)、根据材料归纳佩列沙茨大桥的修建有何现实意义。
    (4)、深圳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也拥有众多桥梁,你认为未来深圳桥梁建设应该朝哪些方向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 9、如框为“遇见2025:联合国大事件表”。据此可知,联合国致力于(    )

    宣布2025年为国际和平与信任年

    宣布2025-2034年为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起2025年全球援助募捐呼吁,保障危机中的妇女和女孩的福祉

    A、加强区域间的团结合作 B、推动世界性问题的解决 C、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D、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 10、西欧早期大学教师主要以教士为主,他们依靠教会俸禄为生。12世纪初,博洛尼亚大学成立后,世俗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大学所在城市颁发的薪俸成为教师们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庄园制生产的兴盛 C、世俗王权的削弱 D、封建关系的瓦解
  • 11、下图为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如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70年

    51.7

    26.9

    21.4

    1913年

    41.4

    32.3

    26.3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 C、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 D、推动劳动力结构变化
  • 12、“鱼”字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如图所示。这反映了(  )
    A、家畜饲养已经出现 B、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C、人类走向定居生活 D、中华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 13、下表为1983-2003年中国农民收入变化情况简表。据此可知(    )

    年份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1983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2003

    1541

    58.8

    918

    35

    163

    6.2

    A、农民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 B、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C、国家分配方式呈现新变化 D、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 14、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他发现我国的改革存在着变”与“不变”的现象。“不变”主要指(    )

    A、公有制主体 B、经营自主权 C、分配方式 D、经济体制
  • 15、1951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全民铺开。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开展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活动。“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多生产一颗粮食,就增加一分力量”的口号层出不穷。这次运动(    )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条件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开展 D、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有序开展
  • 16、《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其中刊载了80余幅漫画,真实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要事以及苏区民众的生活。以下漫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确立武装斗争的革命路线 B、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支持 C、充分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 D、注重推进根据地经济建设
  • 17、在近代百余年间,中华民族意识经历了开始萌发、初步觉醒、升华和全面高涨四个历程,在升华阶段,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提高了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处于升华阶段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 18、下表反映1905-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根据表格内容可知(    )

    报刊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者

    共同点

    《楚报》

    1905

    日知会会员主笔

    大都传递于军学两界,倡导革命,影响政治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湖北日报》

    1908

    共进会会员

    《雄风报》

    1910

    共进会会员

    《大江报》

    1910

    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报

    A、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 B、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C、报刊在影响日常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D、革命思想传播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
  • 19、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溢咨案(禀告)”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裹(重要事务必须上报,由中央裁决)”的旧制,据此推测,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B、摆脱地方专权的割据弊端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顾 D、允许地方有一定自主权
  • 20、秦朝的乡里政令传播以官方传播为主导,《岳麓书院秦简》载“县道丞、令史、乡部啬夫(即征发徭役),为布大书市门、离乡市门(悬挂于墙壁),令黔首智(知道),毋巨罪。”这一布令的传播方式(    )
    A、满足了秦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B、解决了政令传播中的缺陷 C、有利于政令在基层的传播 D、意在构建稳固的多层社会秩序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