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7世纪初,英国驻威尼斯大使注意到:威尼斯曾称霸于东方贸易,但如今却毫无竞争力;曾经有无数艘千吨级的大船来回运载货物,但如今却连“一艘都看不见”。威尼斯“毫无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于( )A、造船技术落后于东方 B、东西方商贸往来断绝 C、英国工业革命顺利开展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2、据考证,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些史实能够说明( )A、不同文明之间是有联系的 B、亚非文明相互传播 C、环境影响文明交往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
3、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中国也面临着苏联的武力威胁,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和日本以及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建立了外交关系。据此可知( )A、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发展 B、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 C、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完全消失 D、我国一直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4、广东深圳,昔日小渔村,如今大都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10;浙江义乌,汇聚全球210万种商品,日均2800万个快递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新疆阿拉山口,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超120条,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中亚、欧洲市场。这些故事呈现了( )A、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
5、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民经济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这说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 D、我国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
6、抗美援朝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尊严,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其他国家都充分尊重中国的议题和发言。这表明抗美援朝(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推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
7、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B、全国各地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C、争取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 D、迎接人民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
-
8、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与民众联合,苦战了三个半月,与敌军交战1824次,毙、伤、俘日伪军共计44535人,2993个日伪据点被拔掉……474公里长的铁路和1500多公里长的公路被破坏。这次战役(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9、“这个消息传到中国以后,使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燃起了仇日的怒火,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三千余人举行大示威游行,……六月三日,上海各校学生遂宣告罢课,各地学生先后响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10、甲午战前,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不过二、三亿美元。甲午战后,投资总额不断增长,1902年达15亿美元。1914年增至22亿美元,比战前提高9倍之多。1841~1894年间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共计142家,1895~1914年间,设厂就增至322家。据此判断,当时(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
11、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设立黄埔船局,先后建造“广元”“广戊”等浅水炮艇,并进口德国设备组装鱼雷艇。至1891年,该局生产能力和技艺水平居广东之首。这可用于说明洋务运动(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定程度实现军事的自强 C、开启政治制度改革的探索 D、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
12、1844年,经由上海出口的货物折合白银139万两,到1853年增至1539万,至1862年已达4757万两,出口货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0%左右。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边疆危机的缓解
-
13、《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材料反映了( )A、宋朝时政治统治加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交流加强 D、宋朝时重视经济发展
-
14、考古发现,埃及、伊朗、朝鲜、日本等地都有唐三彩的遗存;陕西唐墓出土了阿拉伯金币、黑人陶俑、古罗马风格的金碗等文物遗存。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朝贡贸易发达 B、制瓷技术高超 C、中外交流广泛 D、文化影响力大
-
15、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而唐朝则是“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反映了( )A、士族阶层的崛起 B、选官制度的变迁 C、君主专制的弱化 D、腐败现象的根除
-
16、“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 )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 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
-
17、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孟子提出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构社会统治秩序 C、促进学术文化发展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
18、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开辟的道路?(2)、根据材料《八年级》(上册)所列课目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二个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3)、根据材料《八年级》(下册)所列课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阶段通过哪一个举措为第二阶段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根据材料《八年级》(下册)所列课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阶段通过哪一个规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一规划实施的起止时间是?在第二个阶段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在哪一年?(5)、根据材料《八年级》(下册)所列课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第三个阶段中的伟大历史转折得益于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6)、根据材料《八年级》(下册)所列课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7)、根据材料《八年级》(下册)所列课目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阶段,拟定一个主题,围绕“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史实予以说明。(要求:针对所选取阶段拟定主题即可得2分;对所选取阶段至少结合二个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
20、
(本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并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2)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雅尔塔会议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与它共同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两大支柱的另一国际组织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4)根据材料三回答,苏联解体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道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 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