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3世纪,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特许权,允许大学拥有罢课、迁移和司法管辖权力,可以独立自主地授予学生学位。这反映出当时巴黎大学( )A、摆脱了教会的控制 B、替代了政府管理职能 C、拥有了一定自主权 D、得到了法国国王支持
-
2、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地疮痍满目,百端待理,经过全国人民3年多的共同努力,1952年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比1949年增加41.4%,工业总产值349亿元,比1949年增加1.49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3、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兰州带来“蜜露瓜”种子,兰州市农科所多年研究改良,培育出新品种。后取其瓜皮纯白,源于兰州之意,命名为“白兰瓜”,其逐渐成为兰州特色瓜果之一。据此可知,食物物种传播( )A、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B、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 C、改变了当地饮食结构 D、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
-
4、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这一事件是( )A、红军长征 B、抗美援朝 C、解放战争 D、秋收起义
-
5、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在工人中引起广泛的共鸣。这些刊物( )A、改变了工人的境遇 B、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C、启迪了农民的觉悟 D、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
6、孙中山形容当时的清政府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地腐朽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则使其彻底倒塌,彻底倒塌指(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社会风俗变革 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
7、鸦片战争后,英国人迈克在中国违法犯罪,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据英国法律裁判。该案中列强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协定关税 C、强占租借地 D、口岸传教
-
8、明清时期小说繁荣,涌现出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这反映出当时( )A、手工工场发展 B、科学技术进步 C、社会矛盾激化 D、市民文化繁荣
-
9、有同学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如: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制盐、制陶、冶铸等,以下最适合他查阅的书籍是( )A、《九章算术》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
10、翦伯赞认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同时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解除了倭寇隐患 B、增进了中外交流 C、解决了财政困难 D、抵制了殖民侵略
-
11、《清明上河图》里北宋都城东京的“码头区”,有停泊的客货船,装卸货物的搬运工人,卖馒头的小摊,营业的茶馆、小食店、小饭馆。这反映北宋( )A、城市商业比较繁荣 B、坊市界限管理严格 C、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D、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
12、“史中有诗,诗中有史”。杜甫在《无家别》一诗中描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
13、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公元5世纪后,其拓跋部的服饰、语言、姓氏多体现出中原农耕文明的特点,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西晋的统一 B、孝文帝改革 C、北魏的迁都 D、前秦的瓦解
-
14、《史记》评汉武帝:“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汉书》则称其“奢侈余敝(bì衰败),师旅之后,海内虚耗”。两则评价的差异主要源于( )A、史书编纂体例不同 B、作者所处时代不同 C、考古材料的新发现 D、历史解释视角不同
-
15、某影视作品中,官员使用小篆书写皇帝的命令“诏”,小贩和顾客在交易时使用圆形方孔钱,马车疾驶在驰道上。据此推断,剧中故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西周 D、唐朝
-
16、何尊作为国宝级文物,尊内底部的铭文共122字,其中有“宅兹中国”一句,此处“中国”二字反映了周王居天下之中而治的政治观念和理想。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实施范围 B、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C、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D、甲骨文的记事功能
-
17、如图邮票中的陶器属于甘肃马家窑类型,被称为彩陶王,瓶身所绘图案精美,上层纹饰为变体叶纹,中层是旋涡纹,下层是水波纹。这可以反映当时的居民( )
A、会饲养家畜 B、会纺织制衣 C、有审美观念 D、有贫富差距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的西欧,在经济上是各国商业资本和大西洋贸易兴起……在思想上是以实验和数学为基础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过程……从这些过程中孕育出启动西欧内源型现代化的基本动力。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启动西欧内源型现代化”的史实。(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思想新文化”主要是指什么?并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将王冠和《权利宣言》一道交给了共同继承王位的威廉三世和玛丽。在国王加冕的新誓词中,删去了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的提法,改为要求国王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从此开创了以议会为中心或基础的政治统治。
——摘编自孙力《科学发展中的政治和谐研究》
材料二 1787年,各州代表齐聚美国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材料三 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回答,“‘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指的是英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它对于英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87年美国宪法为解决“第二类”问题有何创举?在制宪会议结束后,美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体?(3)、材料三中“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场革命中哪一历史文献体现了“人人地位平等”的思想?综上,分析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在实务层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它全面重构了中国的产业格局,打下了一个基本完备的工业化基础……但是,洋务运动的先天性缺陷使它无法让中国真正地告别过去。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洋务运动在“实务”层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为何“无法让中国真正地告别过去”?(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戊戌变法时期被称为“为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的湖南人是谁?(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这场运动受到欧洲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