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咖啡是一种生活常见饮品,咖啡在世界上的种植、贸易与发展折射出一部资本主义的演进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咖啡最早起源于非洲,16世纪土耳其帝国垄断了咖啡的生产和销售。17世纪荷兰人偷运咖啡树苗回国,但欧洲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咖啡,荷兰、英、法等国转而在亚洲、美洲、非洲广泛建立咖啡种植园。咖啡调动起全世界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奴隶化,强行将其卷入世界市场,从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来看又是历史的进步。

    ——整理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北美独立革命前后,茶和咖啡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英国为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颁布了一系列税法案,在北美居民心中,茶成为英国殖民压迫的象征。而来自同为殖民地、同处美洲境遇的西印度商品——咖啡,则成为爱国和自由的象征,成为“爱国饮料”。因此,咖啡在独立战争后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爱喝咖啡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图中深色区域成为咖啡主要种植区的原因,然后归纳世界近代史上咖啡广泛种植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北美独立战争前后茶和咖啡被北美人民赋予的象征意义,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场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 2、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贴切地反映个人和民众的心灵呼声,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左右,希腊的政治制度使其经济、文化和教育达到了全面繁荣,是希腊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更多的音乐体裁,如颂歌、抒情诗以及古希腊悲剧艺术等。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希腊的奴隶制一度强盛,向外扩张,其中亚历山大帝国领土横跨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关于古希腊音乐文化的特征分析》

    材料二 著名音乐家廷克托里斯认为音乐的和谐是“恰当的声音所产生的某种快乐的影响”,是人的一种甜美的感受。这种信赖人的耳朵,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倾向,是13和14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廷克托里斯的著述中,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已经明显地确立起来,他把一批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周耀群《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音乐观念的转变》

    材料三 英国国歌为《天佑吾王》。1640至1688年期间,英国政局历经动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决议: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因此,英国国歌不同于其他民族国家随着政权更迭而发生种种变更,它自确立之后便一直沿用。

    ——摘编自罗宇维《歌声中的祖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歌》

    (1)、依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古希腊音乐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二,指出廷克托里斯认为当时音乐出现的“新倾向”,并简述“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地位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17世纪后期的英国如何“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
  •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募集和维持陆军,配备和保持海军,制定管理和控制陆海军队的各种条例,制定召集民兵的条例; 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材料反映了(     )

                                     签署1787年宪法

    A、总统权力比国会大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联邦与州分享权力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 4、如表反映出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A、废除了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号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 5、运用多种范式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下列所示不同范式分析的同一史实是(        )

    革命范式——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

    文明范式——人类文明连接,交流碰撞发展

    全球范式——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

    社会范式——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 6、它促使人民逐渐剥去宗教神学的外衣,开始探索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存在。但是,由于过于强 调人的价值,助长了个人私欲的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的泛滥。极端的个人主义也注入了西 方人的价值体系。这里评价的是(     )
    A、罗马教廷的地位 B、文艺复兴的影响 C、三角贸易的罪恶 D、工业革命的影响
  • 7、“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与材料中的“帝国”描述相符的是(     )
    A、发明并使用楔形文字 B、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C、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D、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 8、小丽同学制作了一份学习纲要笔记,请你帮她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是(     )

    (一)查理曼帝国

    (二)西欧庄园

    (三)拜占庭帝国

    (四)中世纪大学

    ……

    A、走向近代 B、古代亚非文明 C、古代美洲文明 D、封建时代的欧洲
  • 9、1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兴起了一种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的宗教,深得犹太人支持。到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该宗教定为国教。由此可见(     )
    A、犹太人深受罗马共和国的迫害 B、罗马帝国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佛教经由地中海传播到了欧洲 D、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 10、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认为抽签选举的方式危害小 B、肯定了抽签参与政治的做法 C、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D、高度评价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 11、“万物终消逝,金字塔永存”这句阿拉伯谚语强调了金字塔的永恒性,将金字塔视为不朽的象征,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印记。这里所说的金字塔位于下图中的(     )

    A、 B、 C、 D、
  • 12、历史的回响,名人的光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

    b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d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材料二

    地点

    名人故居

    广州番禺

    邓世昌故居

    江门新会

    梁启超故居

    惠州惠阳

    叶挺故居

    材料三   1920年初,郑振铎等人返乡后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见表)

    期号

    主要文章

    第1期

    《破除社会阶级》《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

    第2期

    《达自由的路》《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

    第3期

    《社会化的教育》《可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位历史名人为其撰写简介,以及这些名人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简介可以从名人姓名、籍贯、主要事迹、影响或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示例: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京张铁路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振铎等人返乡后创办《新学报》的时代背景,并分析这一举措的影响。
  • 13、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青年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第2甲46名进士“康有为,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

    ——摘编自李周望《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

    “康有为,字广夏,号更生,原名祖治,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用工部主事。”

    ——摘编自赵尔翼《清史稿》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提取两则材料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
  • 1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各地也纷纷响应。这反映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促成了三民主义的实现 D、终结了清王朝腐朽统治
  • 15、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这一情形发生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6、以下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52—1864年

    1866年

    1877年

    事件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创办福州船政局

    出兵新疆,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A、邓世昌 B、冯子材 C、左宗棠 D、丁汝昌
  • 17、如图是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沉重地打击了走私鸦片的俄国奸商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C、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D、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18、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2)、材料二示意图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图中丞相掌管什么事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朝巩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大举措两例。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1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文资料。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吠亩(田地)之勤(劳力)。

    ——《国语》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

    材料三: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的。
  • 20、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小明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想象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1

    图2

    图3

    考古发现

    推论

    图1

    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图2


    图3


    【活动三   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古城遗址中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1)、活动一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的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仿照活动二图1中史实与推论的示例,完成图2、图3的考古发现的相关推论。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上一页 425 426 427 428 4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