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根据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争霸战争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秦统一六国 D、西周时期 -
2、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后裔,该材料反映了夏、商、周三族( )A、相近的血缘关系 B、共同的民族认同 C、供奉相同的祖先 D、相同的经济观念
-
3、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可用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但它只能对那些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因此,能被碳-14测定距今年代的是( )A、蓝田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4、14-18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步入近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商品生产竞争中富裕起来的手工业者逐渐脱离了生产劳动,成为资本家,和雇佣的帮工和学徒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随着商人资本的扩大,一些大商人开始设置作坊和工场,雇佣人来进行生产。
——摘编自任思源《图说欧洲史》
材料二 当黑死病和封建主义危机在欧洲蔓延的时候,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一场永远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运动就此开始。
——摘编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之间才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进入近代过程中,手工业者的身份有什么变化?这反映出欧洲社会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是什么?(2)、材料二中“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运动的影响。(3)、材料三中“1500年开始”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原因。(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促进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5、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盛开、相互交流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感悟文明 分析差异】
材料一 古代欧亚文明地域环境示意图

【辨识改革 体悟发展】
材料二 古代欧亚地区制度改革示意图


图3 图4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代表了哪两种类型的文明?它们在经济方面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色?(2)、图3所示的制度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有何特点?图4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其有何影响? -
6、九年级某班以“世界古代法制建设”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玄武石柱上。石柱的上半部分是精美的浮雕,宣扬国王的全力来自太阳神;下半部分是法典的具体内容。
——《世界历史》统编版教材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这4个部分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3)、材料三中所述法律出自哪一帝国?据材料指出其地位。 -
7、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发展趋势源于( )
A、文艺复兴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开展 D、新航路的开辟 -
8、近代以来,西方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 ( )A、推动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B、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中心目标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描绘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社会蓝图
-
9、某作品“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该作品是( )A、《神曲》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哈姆雷特》 D、《最后的晚餐》
-
10、下图所示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它最能说明( )
A、租佃关系逐渐形成 B、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C、城市经济迅速发展 D、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 -
11、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推测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基督教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古巴比伦文化 D、古印度文化 -
12、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颁发的特许状中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司法权受到教会控制 B、出现教育学术新气象 C、城市获得部分自治权 D、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
13、他建立了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为他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将文化重心从地中海希腊一带转移到欧洲莱茵河附近,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这里的“他”是( )A、克洛维 B、屋大维 C、查理曼 D、亚历山大
-
14、封臣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说:“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上述历史场景出现于( )A、西周时期的中国 B、中世纪的欧洲 C、古代印度河流域 D、古巴比伦王国
-
15、根据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以下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人物1: 性别: 男,年龄: 30岁,身份:本邦人 B、人物2: 性别: 女,年龄: 25岁,身份:本邦人 C、人物3: 性别: 男,年龄: 55岁,身份:奴隶 D、人物4: 性别: 男,年龄: 12岁,身份:外邦人
-
16、下列有关古罗马发展图示的第二方框对应的是( )
A、罗马共和国建立 B、罗马帝国建立 C、罗马全盛时期 D、罗马帝国分裂 -
17、梁启超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河流文明时代”,由中国、埃及等四个“文明古国”组成,第二个时代为“内海文明时代”,……下列文明成就属于第二个时代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雅典民主政治 D、象形文字
-
18、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各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B、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C、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D、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原始社会后期
大禹治水
公元前1046年
商纣王暴政,被周武王所灭
春秋早期
管仲改革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
李冰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
公元前209年
伐无道,诛暴秦
公元前207年
刘邦、项羽起义灭亡秦朝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2)、支持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的国君分别是谁?(3)、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商纣王暴政,被周武王所灭。历史事件2:伐无道,诛暴秦。
观点:暴政导致王朝灭亡。
论述:商纣王对外征伐,对内实施暴政,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结论:由此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再次选用示例的观点)
-
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制度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制度的创新】
材料三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都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精髓的传承】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2)、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人?依据材料二,归纳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项秦统治者在政治上的创新制度。(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