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小国寡民”是古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B、伯里克利主政时雅典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C、《十二铜表法》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
2、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中央)
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
经济
交通
统一车轨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思想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的什么功绩?(2)、材料二表格中列出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一些措施,请你补充完备。(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秦朝用哪一制度取而代之?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战国时期,针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孔子的思想主要收集在哪一著作中?“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2)、材料二中,诸子百家聚众讲学,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形成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A无为而治,顺其自然。B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C民贵君轻,仁政于民。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从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况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同“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3)、材料三反映了秦军的战况如何?该战况的取得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有直接关系?(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影响。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分别是古代哪两类原始居民的房屋?并分析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
6、中国历史上曾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决心反抗秦朝暴政的农民起 义军领袖是( )A、秦二世、赵高 B、张角 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
-
7、“光盘行动”意在提高人们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百家诸子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生活奢侈浪费的是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
8、该工程是四川平原上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采用竹笼卵石以柔克刚,并且充分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崖壁的角度所形成的冲力,自然地控制着水量和水流方向。该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
9、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宗教信仰的改变
-
10、“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
-
11、陶寺都城遗址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分工。墓葬随葬品多寡不等,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B、早期国家不断发展 C、原始居民还未走向定居 D、原始手工业品种类单一
-
12、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并在上述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同形状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A、只分布在北方地区 B、只分布在南方地区 C、呈现多元性特征 D、领先世界其他地区
-
13、以下是北京人和猿的肢骨比较图。猿的大腿骨与上臂骨的长度相同,而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由此推测( )
A、北京人依然保留猿的特征 B、直立行走促进了人类进化 C、火的使用影响智力的发育 D、猿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 -
14、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国;短短十余年攻守之势异也。风云变幻,一起探讨秦朝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大臣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王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历史意义。(3)、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5)、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最终推翻秦朝的是谁? -
15、
习总书记说,中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请你来探寻。
活动一【寻·百万年人类史】
(1)下图中我国境内生活距今70万——20万年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填写字母即可)

活动二【探·一万年文化史】

(2)请写出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建筑?分别属于哪一原始居民?
活动三【觅·五千年文明史】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选拔首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或古代先王圣贤的后裔等,分别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分封制下,诸侯应履行哪些义务? 简述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作用。
-
16、有人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D、各自为政,互相制约
-
17、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其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当地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 )A、早期国家产生 B、青铜器的诞生 C、礼乐制的产生 D、西周的分封制
-
18、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A、老子--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
19、孟子认为:“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以下语句中能解释孟子观点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道路相同,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
-
20、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评论:“秦国之强,起于献公而成于孝公……”孝公使秦国强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倡导胡服骑射 B、并吞巴蜀地区 C、支持商鞅变法 D、修建了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