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并在上述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同形状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
    A、只分布在北方地区 B、只分布在南方地区 C、呈现多元性特征 D、领先世界其他地区
  • 2、以下是北京人和猿的肢骨比较图。猿的大腿骨与上臂骨的长度相同,而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由此推测(     )

    A、北京人依然保留猿的特征 B、直立行走促进了人类进化 C、火的使用影响智力的发育 D、猿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
  • 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国;短短十余年攻守之势异也。风云变幻,一起探讨秦朝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大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王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
    (5)、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最终推翻秦朝的是谁?
  • 4、

    习总书记说,中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请你来探寻。

    活动一【寻·百万年人类史】

    (1)下图中我国境内生活距今70万——20万年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填写字母即可)

    活动二【探·一万年文化史】

    (2)请写出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建筑?分别属于哪一原始居民?

    活动三【觅·五千年文明史】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选拔首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或古代先王圣贤的后裔等,分别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分封制下,诸侯应履行哪些义务? 简述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作用。

  • 5、有人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D、各自为政,互相制约
  • 6、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其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当地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     )
    A、早期国家产生 B、青铜器的诞生 C、礼乐制的产生 D、西周的分封制
  • 7、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老子--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 8、孟子认为:“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以下语句中能解释孟子观点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道路相同,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
  • 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评论:“秦国之强,起于献公而成于孝公……”孝公使秦国强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倡导胡服骑射 B、并吞巴蜀地区 C、支持商鞅变法 D、修建了都江堰
  • 10、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根据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争霸战争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秦统一六国 D、西周时期
  • 1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后裔,该材料反映了夏、商、周三族(     )
    A、相近的血缘关系 B、共同的民族认同 C、供奉相同的祖先 D、相同的经济观念
  • 12、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可用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但它只能对那些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因此,能被碳-14测定距今年代的是(     )
    A、蓝田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13、14-18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步入近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商品生产竞争中富裕起来的手工业者逐渐脱离了生产劳动,成为资本家,和雇佣的帮工和学徒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随着商人资本的扩大,一些大商人开始设置作坊和工场,雇佣人来进行生产。

    ——摘编自任思源《图说欧洲史》

    材料二   当黑死病和封建主义危机在欧洲蔓延的时候,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一场永远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运动就此开始。

    ——摘编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之间才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进入近代过程中,手工业者的身份有什么变化?这反映出欧洲社会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是什么?
    (2)、材料二中“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运动的影响。
    (3)、材料三中“1500年开始”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促进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4、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盛开、相互交流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感悟文明   分析差异】

    材料一   古代欧亚文明地域环境示意图

    【辨识改革   体悟发展】

    材料二   古代欧亚地区制度改革示意图

    图3                                                                        图4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代表了哪两种类型的文明?它们在经济方面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色?
    (2)、图3所示的制度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有何特点?图4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其有何影响?
  • 15、九年级某班以“世界古代法制建设”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玄武石柱上。石柱的上半部分是精美的浮雕,宣扬国王的全力来自太阳神;下半部分是法典的具体内容。

    ——《世界历史》统编版教材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这4个部分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所述法律出自哪一帝国?据材料指出其地位。
  • 16、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发展趋势源于(     )

    A、文艺复兴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开展 D、新航路的开辟
  • 17、近代以来,西方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 (     )
    A、推动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B、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中心目标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描绘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社会蓝图
  • 18、某作品“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该作品是(     )
    A、《神曲》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哈姆雷特》 D、《最后的晚餐》
  • 19、下图所示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它最能说明(     )

    A、租佃关系逐渐形成 B、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C、城市经济迅速发展 D、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
  • 20、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推测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基督教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古巴比伦文化 D、古印度文化
上一页 320 321 322 323 3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