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能串联以下史事的历史发展线索是(   )

    “光荣革命”     《独立宣言》     《拿破仑法典》

    《宅地法》     “殖产兴业”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 2、18世纪,荷兰毁掉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水田,将其转为收益更高的砂糖生产地;19世纪,荷兰又在爪哇岛推行强制性栽培制度,大规模经营甘蔗种植园与咖啡种植园。荷兰的这些举动(   )
    A、有利于爪哇岛摆脱经济剥削 B、加深了对爪哇岛的殖民掠夺 C、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D、促进了欧洲的庄园经济发展
  • 3、 中世纪是欧洲重要历史时期,将欧洲带入中世纪的是(   )
    A、苏美尔人 B、印第安人 C、日耳曼人 D、斯巴达人
  • 4、 古埃及许多法老都在神庙等大型纪念物上刻铭记功,戏剧化地夸张其个人才能和功绩。法老这一做法旨在(   )
    A、强化王权 B、发展经济 C、完善法律 D、传承文字
  • 5、2018年至2023年,中国开展绿色发展领域援助项目达184个(不含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惠及各大洲75个国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援外医疗队足迹遍布亚非拉76个国家和地区,诊治患者3亿多人次。据此可知,中国(   )
    A、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 B、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封锁 C、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6、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全运会首次走进香港、澳门。这些“首次”(   )
    A、表明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标志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 7、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9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涉及人口总数约为28亿人,其中中国有14多亿人。这反映了(   )
    A、中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 C、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 8、1980年,广州市政府给商贩发放经营牌照;1981年,经市政府批准,广州市白云米面制品厂从日本引进了全国第一条快食面生产线成套设备。这表明广州(   )
    A、注重发展公私合营经济 B、超前规划现代城市空间布局 C、勇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农村发出爱国竞赛挑战书,号召努力多生产粮棉来支援前线;鞍钢工人提出,我们在后方多流汗多生产,志愿军就能少流血,多杀敌。人民群众的生产行动(   )
    A、有力支持了抗美援朝 B、掀起手工业合作化高潮 C、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 D、落实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 10、 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以下属于“解释”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195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日内瓦召开会议 D、1962年,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 11、 以下照片发表于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晋察冀画报》,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2、 日军占领的苏南地区,在新四军进入前,交通线上五六十里才有日军守兵十余人;在新四军开展游击战后不到一年,交通线上每三五里日军就筑有碉堡,并增加守兵至三四十人。这反映了(   )
    A、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胜利 B、敌后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军 C、日军在东北实施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D、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 13、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写道,“(某次)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八大
  • 14、1919年8月,一位记者报道,“学生们已长期组织起来,计划去教育全国的民众和穷人的孩子。单单在上海,就开办了16所免费学校,使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孩子可以读书。同样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据此可知(   )
    A、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制度 B、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 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
  • 15、 以下资料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严复 B、李鸿章 C、张謇 D、谭嗣同
  • 16、1887年,某刊物发表了《中国先睡后醒》一文,该文作者认为中国现在已有醒来的迹象,如展开海防建设,开办新的海军陆军,开工兴建铁路等。该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闭关政策的实施 C、君主立宪的推行 D、清朝统治的覆灭
  • 17、15世纪初,中国的瓷器上出现了大量波涛汹涌的海水波涛纹和异兽纹,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玄奘西行 B、戚继光抗倭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18、 盛唐时期,李白、王维等许多文人常常远游,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中增长见识与阅历。这一现象在当时蔚然成风的主要原因是(   )
    A、早期国家建立与社会变革 B、地域性商帮出现 C、社会局面安定与经济繁荣 D、中外交流的频繁
  • 19、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的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内迁的匈奴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西晋时期(   )
    A、民族交融得到一定发展 B、鲜卑与黄帝有血缘关系 C、诸侯王的势力日益强大 D、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
  • 20、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写了帝王将相、大小官员,而且以饱满热情的文笔,记叙了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事迹。这说明司马迁著史的原则是(   )
    A、因循守旧 B、厚古薄今 C、辞藻华丽 D、公正记事
上一页 265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