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距今约5900-4200年的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水利丁程,其中灌溉与蓄水,生活用水的等设施一应俱全,了解以上信息要依靠 (   )
    A、化石遗存 B、神话传说 C、文字材料           D、考古发现
  • 2、看图探究: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折线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

    (1)、根据所学,指出哪个国家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关数据信息,从图中①②③④⑤五段折线中选取任意一段(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应时段内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的趋势,并解释对应时段内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表达清晰,符合逻辑。请参考示例。)

    示例:选取:折线③段。

    趋势:这一时期世界殖民体系呈现出在全球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不断扩大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亚洲如印度等国家也陆续沦为殖民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拉美和印度相继爆发反殖民的斗争,阻止西方列强的扩张。

    因此,该时段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和殖民活动,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比例从27.78%逐步增长到37.03%。

  • 3、“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从东南沿海一直打到天津、北京,清王朝统治者“重陆轻海”“弓马定天下”的理念被彻底粉碎,晚清军事变革真正启动。面对当时险恶的形势,李鸿章发出了两个著名的慨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高度概括了国家安全的空前严峻性。此后,晚清国防和军队建设经过30年左下的发展,在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并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彻底性、开拓性、先进性”等特点。特别是海防建设,代表了洋务运动期间军事变革的最高成就。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引发清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到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清王朝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海军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摘编自舒健《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思考》

    材料二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先后建立福建、南洋、北洋三支海军,仿制西式战舰,并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以充实海军。面对海防吃紧的形势,“两江总督左宗棠奏筹办海口防务,创设渔团,精挑内外洋熟悉水性勇丁,以资征防”。清末朝廷决策圈也逐渐摆脱传统国防观念的束缚,从决策西北与东南两个战略方向并重,到调整国防方略基本架构全力注重海防。

    ——摘编自方堃《晚清国防转型与近代海防格局的形成》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军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西北边防、东南海防”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晚清海防建设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海防建设的作用。
  • 4、九年级某班学生围绕“科技发展”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材料一   文物研究

    汉铜漏壶

    唐朝水运浑象复原模型

    北宋水运仪象台复原图

    利用滴水造成的水位变化计时。但是随着水位下降,流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

    利用水力推动的轮轴机械报时,初步解决了计时误差问题

    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这一技术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机械钟表的发展

    材料二   古代中国科技发明情况表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件)

    中国占世界科技发明(%)

    公元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材料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古代历更可以笼统地分为三大帝国时期。秦汉前后为“第一帝国”时期,隋唐宋前后为“第二帝国”时期,明清前后则为“第三帝国”时期。第一帝国时期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时期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若将第二帝国时期和第三帝国时期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时期偏向扩张性,而第三帝国时期则带收敛性。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另一项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什么时间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三帝国时期“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的具体表现。
  • 5、1948年,英国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荷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纷纷参照执行了英国的全面福利计划,使社会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改《社会保障法》。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
    A、解决经济危机 B、缓和社会矛盾 C、扩大居民消费 D、缓解劳资关系
  • 6、下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罗斯福新政(     )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一些麻烦的新问题。他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洛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A、最终以失败告终 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具有阶级局限性 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 7、某历史研究小组列举了“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贫富分化的加剧”等关键词。由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 8、“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 9、“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 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采用了“年号纪年法”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

    A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B

    康熙二十三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

    庚子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民国二十七年

    台儿庄战役

    A、A B、B C、C D、D
  • 11、通过下列内容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A、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 B、封建专制逐步在加强 C、行省制度推行 D、我国地大物博
  • 12、《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都市生活的繁华 D、海外贸易的兴盛
  • 13、唐太宗李世民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他曾多次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手下,既有尉迟敬德这样出身敌营的将领,也有魏征这样的东宫旧仇;既有像马周这样的落魄文人,也有贵如皇亲国戚的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C、官僚体制的形成 D、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 14、下图是《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国两大农业区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①②区域先民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B、①区域先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C、①②区域先民已进入原始农耕生活 D、②区域先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二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 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摘编自《中国对外开放 40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一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 1956 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央视新闻直播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材料二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 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 年 11 月 6 日) 

    材料四 在过去 40 年里,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对先进技术的采纳吸收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不断评估各项举措是否有效,并做出调整。近年来,中国经济加快转型级……中国政府注重平衡“量”与“质”的关系,不单纯追逐经济增速,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支付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中国智造”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 的崇敬和缅怀。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此次会议的名称。这次会议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2)、为了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斗争?概述这一斗争的作用。 
  • 18、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19、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法定节假日(单位:天)一览表,据此推断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名称

    1950年

    1995年

    2000年

    2008年

    元旦

    1

    1

    1

    1

    春节

    1

    3

    3

    3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六

    0

    1

    1

    1

    中秋节

    0

    0

    0

    1

    A、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 C、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 D、国家重视传统节日
  • 20、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总路线 三面红旗 一国两制 B、公私合营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上一页 245 246 247 248 2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