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们的宗教(伊斯兰教)和我们的帝国(阿拉伯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古代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作家说的这一句话是基于伊斯兰教(     )
    A、与阿拉伯帝国是同时诞生的 B、和阿拉伯半岛历史发展紧密联系 C、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D、彻底消除了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
  • 2、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2世纪以后,其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被罗马确立为国教。这表明基督教(     )
    A、是底层平民的宗教 B、利于强化思想统治 C、提倡自由民主平等 D、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 3、古埃及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视为神意的体现。美索不达米亚某城邦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据此可知,这两个国家的共性是(     )
    A、实行依法治国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政治体制成熟
  • 4、重温历史,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结合所学,分析时间轴中相关事件的因果联系。并据此写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

    :1

    致電坏大帐元帥将以全力

    …到日破乎進入效後階段

    照片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摄于1942年)

    小说《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

    纪录片《决战诺曼底》

    报纸《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请你为材料二归纳一个主题。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照片及文字说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对该信息进行合理解释。

    (3)、材料三 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依据材料三,指出国际社会是如何惩治法西斯的?以史为鉴,映照出哪些教训和经验?  

  • 5、如果仅从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天津还不足以称为历史悠久;但从其进入近代社会后的急速变化来考察,近代天津无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雏形:得名记】

    A.民间传说: 天津因 “天子渡津”之地而得名。

    B.《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石碑: 1967年在天津旧城南门外发现此碑,刻有“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 因赐名天津”。

    C.《明成祖实录》记载: “己未(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设天津卫”。

    上述材料中,哪一则是实物史料?  (写出相应字母即可),三则材料相互印证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转型:近代化】

    杨柳青年画也能反映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转型,从年画中找出两处社会生活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先行:教育篇】

    时间

    概况

    19世纪

    80年代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北洋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学校)。

    19世纪

    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

    20世纪初

    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通令兴办学堂。1907年,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在天津建成私立南开学校。

    依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近代教育不同阶段的发展原因有哪些?

  • 6、文化现象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为政以德,警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言论分别出自什么学派?上述言论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而少数民族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沈从文、王予《中国服饰史》

    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高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林升《题临安邸》

    相通的情感,不同的境遇。材料三中两位作者通过诗歌抒发了怎样的相通情感?结合所学史实,分析作品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 7、二战后期,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这些国家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该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亚非拉国家主导联合国的话语权 D、亚非拉国家都实现了民主与富强
  • 8、下表信息反映出(    )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马歇尔计划提出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 9、马克思说,“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光芒”。“历史首创”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第一国际”成立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 10、工业革命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请回答21~22题
    (1)、在1866 年出使欧洲的清朝使团成员的笔记中记载,“以火灼(烧)水,藉(借)水气之力以运船”。笔记中描写的动力机器最可能是(    )
    A、鼓风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发电机
    (2)、下表是 19 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表格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国家

    总人口

    (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 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美国

    约2300

    87%

    13%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是(    )
    A、摧毁了封建专制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建立议会君主制 D、颁布了《宅地法》
  • 12、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拉斐尔都画过自画像,表达对“自我”的再认识。这反映了(    )
    A、绘画题材的匮乏 B、绘画技艺的提高 C、教会宣扬苦行禁欲 D、人文主义意识觉醒
  • 13、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6世纪初期 B、公元前6世纪末期 C、公元前4世纪初期 D、公元前4世纪末期
  • 14、1980年,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来华与中方正式签订了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转让合同,应邀赴美国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最有可能是(    )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 15、香港回归祖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中国智慧是(    )
    A、“求同存异” B、“乒乓外交” C、“一国两制” D、“一带一路”
  • 16、下面为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进行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改革开放的推进 D、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17、1953~1957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并投产,体现了国家(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某次会议的关键词是:“筹建新中国”“确定国旗、国都、纪年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由此判断这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1946年8月,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 C、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华北 D、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解放区
  • 20、同学们围绕下图举办专题故事会,可入选的是(    )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上甘岭战役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