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了如题22图所示的相关资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元朝的对外关系 B、明朝的对外关系 C、元朝的科技文化 D、明朝的中外交通
  • 2、历史学家钱穆曾说:“八股文成为士子进身之阶,其流毒使思想界枯窘,人才尽入格式之中。”该学者意在强调八股取士(   )
    A、批判礼教 B、强化皇权 C、禁锢思想 D、格式工整
  • 3、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其职责包括“掌直驾侍卫、缉捕、刑狱之事”。这一举措最能体现明朝(   )
    A、地方管理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选官制度的完善 D、边疆防御的巩固
  • 4、宋代时,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的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广受市民喜欢。宋词的流行与以下哪一现象直接相关(   )
    A、崇文抑武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城市繁荣
  • 5、小明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后做了如下知识整理:①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广泛推广;②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繁华景象。他整理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   )
    A、民族交融 B、农业发展 C、经济繁荣 D、科技文化
  • 6、为加强对外贸的管理、获取厚利,宋朝专门设置了(   )
    A、市舶司 B、枢密院 C、宣政院 D、转运使
  • 7、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并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这一观点强调了元朝行省制度(   )
    A、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B、使地方势力进一步膨胀 C、促进地方经济独立发展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8、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后北上,北宋灭亡。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   )
    A、靖康之变 B、靖难之役 C、隆庆和议 D、八王之乱
  • 9、题14图这块碑位于吉林松原,是中国现存罕见的双语碑,该碑刻用当地文字和汉文记载了首领阿骨打起兵的史实,当地文字应该是(   )

    A、女真文 B、契丹文 C、蒙古文 D、回文
  • 10、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   )
    A、宋夏和议 B、澶渊之盟 C、尊王攘夷 D、宋金和议
  • 11、为改变“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现象,北宋(   )
    A、消灭地方割据政权 B、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D、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 12、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朝设置的官职是(   )
    A、节度使 B、转运使 C、通判 D、军机大臣
  • 13、文物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讲述着往昔的故事。以下题10表的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A、彩绘仕女穿棋图一一反映唐朝民族交融的盛况 B、《步辇图》一—体现唐朝与吐蕃民族友好关系 C、三彩釉载乐骆驼———体现宋朝与西域文化交流 D、筒车——体现元朝农业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14、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一卷《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字样。该经卷图文雕刻清晰,墨色均匀,全卷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这一发现最能说明唐朝(   )
    A、书法雕刻艺术达到顶峰 B、活字印刷技术广泛使用 C、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D、造纸术传播至西域各地
  • 15、唐朝时期,他历尽艰辛西行至古印度求取真经,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巨大。他的历史功绩是(   )
    A、远涉天竺,求取佛法 B、力劝真宗,抗击辽军 C、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D、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 16、唐朝时期,长安城的西市尤为热闹,外商云集。大食商人在西市开设香料铺,波斯商人正在挑选琉璃器,而新罗留学生则在附近的书店翻阅唐诗集。这一场景最能体现唐朝(   )
    A、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D、对外开放与交流频繁
  • 1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史实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重用贤能善于纳谏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 18、示意图可以直观呈现事件的前因后果。题5图空白方框处所对应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五代十国更迭
  • 19、唐太宗曾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唐玄宗也在诏书中写道:“劝农养民,王政之本。”上述史料反映了唐太宗和唐玄宗共同的治国理念(   )
    A、轻徭薄赋 B、善于纳谏 C、严明法度 D、重视民生
  • 20、“它的延续和完善,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它”指的是(   )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保甲法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