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东北是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要基地,同时孕育了伟大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通过“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东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摘编自赵传君主编《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苦耐劳,对待工作要求严格、纪律严明,坚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由于大庆人创造出了辉煌业绩,表现出了伟大的奉献精神,党中央和毛泽东于1964年提出了“全国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推动全国工矿企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这对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建立起现代化工业基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工业发展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大庆工人所体现出的时代风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精神”的积极影响。
  • 2、在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上,邮储银行通过数字人民币小程序,帮助1600多份草莓柿子等助农产品销售一空。这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 B、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断完善 C、食物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D、以网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3、近年,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运送旅客20.5万人次,铁路客发量突破140万人次。这反映了(   )
    A、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休闲成为生活主导部分 D、城市化进程加速
  • 4、2023年,我国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我国最高纪录,位列世界第二。这主要体现出我国(   )
    A、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B、首创载人航天技术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社会生活变化巨大
  • 5、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指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这反映中国(   )
    A、注重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B、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致力消除各国发展差距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6、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反映尼克松(   )
    A、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 C、承认中美已建立外交关系 D、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 7、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这样写道:“中国人来了”。《时代周刊》的关注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外开放,加入世贸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8、1955年,“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带来了等待已久的亚非两洲复兴的黎明,展开了世界史上的新阶段。”此次会议提出了(   )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政策 D、“另起炉灶”政策
  • 9、小明同学将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以下参考价值最高的是(   )
    A、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国海军发展趋势》 B、爷爷讲述的“参加国庆阅兵”经历 C、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东风”导弹实物“ D、同学“中国导弹发展历程”手抄报
  • 10、2024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了《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这一条例(   )
    A、改变了香港社会制度 B、确保了香港经济高速增长 C、扩大了香港自治范围 D、有利于香港长期发展稳定
  • 11、“这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12、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确保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实现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 13、下表是1999一2018年中国宪法修正案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或修改内容的部分摘要。这反映出我国(   )

    年份

    内容变化

    1999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18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A、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持续发展 B、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C、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D、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 14、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题图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是(   )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 15、题图是1978-1992年间我国以“股份制”为关键词发表的论文数量(单位:篇)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各城市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 16、据统计,1983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持续5-6年的高增长。其中,连续4年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居民。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开 C、经济特区的建设 D、城市改革的开展
  • 17、1978年5月,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年有210所高校招生,共招收研究生10708人。此次考试在当时(   )
    A、推动了高考恢复 B、培养了建设人才 C、开启了留学热潮 D、完善了教育体系
  • 1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多次强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焦裕禄
  • 19、从1964年开始,我国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说明我国(   )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工业化建设领先世界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 20、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后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央领导人组织和领导调查组在浙江、湖南、广东等地调查工农业生产情况。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为推动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B、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 C、为抗美援朝战争筹备物资 D、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超英赶美”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