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跨语文】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够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2、西魏—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逐渐强大。北周先灭北齐,取代北周的隋朝又完成了南北统一。致使这一变化的是 ( )A、北周统治者迁都建康,经济实力增强 B、统治者注重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C、统治者积极推动民族交融以增强凝聚力 D、淝水之战致使前秦政局不稳而分崩离析
-
3、在317—589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
4、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政权中实现了短暂统一的是 ( )
政权名称
曹魏
西晋
东晋
前秦
起止时间
220—266年
266—316年
317—420年
351—394年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
5、“魏武用兵如神,理论丰富;唯才是用,善纳人言;知人善任,谋略高远;文章有悲凉之意,又为建安文学之创始人,感情丰富,曲高和寡,乃旷世之鬼才!”这说的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是 ( )A、司马迁 B、曹操 C、刘备 D、陶渊明
-
6、【史料实证】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史料记载中的“夷洲”就是今天的 ( )A、日本 B、台湾 C、香港 D、海南
-
7、【跨数学、历史解释】下面是公元260年魏、蜀、吴三国的户数、人口和军队统计表。据此表可知 ( )
户数
人口
军队
魏国
约66万户
约443万人
估计40万人以上
蜀国
约28万户
约94万人
约10.2万人
吴国
约52.3万户
约230万人
约23万人
A、魏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 B、蜀吴联合抵抗魏成效显著 C、蜀国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D、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
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列哪幅示意图能直观地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
A、 B、 C、 D、 -
9、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文中“操遂能克绍”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
10、(19分)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某班同学搜集了一些文物资料,打算制作一个专题展板,请你一起来参与。(1)、写出老子的主要政治主张。(2)、请从以下主题A、B、C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选择上述文物中的两件,说明所选文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主题:A.社会动荡 B.经济发展 C.思想繁荣 D.文字发展
示例:
所选主题
文物序号
说明
D.文字发展
⑥
周成王时期的何尊可以研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
⑦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可以研究商朝时期的甲骨文
(3)、请为该专题展板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导览语。(要求:语言精练,逻辑合理。) -
11、(18分)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的局面。
(1)、依据材料一,完成下列表格。项目
成果
作用
生产工具
①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耕作技术
②
水利工程
都江堰
③
(2)、依据材料二,说明此次改革的目的,并分析此次改革带来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
12、(18分)朝代更替与制度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更替】
材料一
(1)、写出朝代A的名称、B处的时间、朝代C的建立者以及D时期的主要特征。(2)、描述材料二发生的制度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王分封的对象,并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
13、 右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研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14、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医学经验 B、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 C、“楚辞”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D、《诗经》的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
15、某校准备编写《中华文明之光》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A、诸侯叛乱保疆土 B、司母戊鼎说青铜 C、百家争鸣论时局 D、罢黜百家立儒家
-
16、某一学派在其学说中主张:“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 C、韩非 D、孔子
-
17、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 )A、顺应自然 B、结构精巧 C、功能齐全 D、造福千秋
-
18、某电视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如右图),并介绍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是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加重刑罚 B、奖励农耕 C、确立县制 D、统一度量衡
-
19、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战国七雄,干戈不息 C、春秋争霸,中兴伟业 D、周王分封,拓宽疆土
-
20、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政局,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统治范围,推动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开拓疆域 D、确立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