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近年来美国不断通过有关人权问题的决议议案,指责其他国家不尊重人权, 并对这些国家指手画脚,要求这些国家采取措施,改善人权状况。美国自己人权状况如何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 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 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 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独立宣言》发表之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了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后制定了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是在那一股热情澎湃的激流中获得解放。可是在那以后,我们都被遗弃了,变得孑然一身……那为保障我们的民权和财产权而日益显得必不可少的选举权,却被用暴力和欺骗的方法从我们手中夺走了……与此同时,白种人进行着一种有计划的阴谋来摧残黑人的教育,在那大吹大擂的所谓“普及教育”的制度下,现今美国有三分之二的黑人儿童却没有机会进学校读书……
——摘自《1765—1917年的美国》
(1)材料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什么诉求?《独立宣言》由谁起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是如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薄伽丘:“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达·芬奇:“你不能爱或恨一件事物,除非你事先认识了它。”
材料二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指出材料二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是如何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意图
阿拉伯帝国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地区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历代哈里发奉行相对开明的文化政策,不惜重金奖励学术,延揽人才,设置科学文化机构。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如没有他们,欧洲就不会扮演那么一种超越所有先前进步阶段的角色。”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
(1)、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帝国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有利因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主要贡献。(3)、依据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主题,请再举出相关史实一例。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代意义上说,所谓纸,指植物纤维原料经机械处理(切断、舂捣)及化学处理(碱液蒸煮),再制浆、抄造、干燥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片状纤维制品。
——摘编自华觉明、冯立昇《中国三十大发明》
材料二 世界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书写材料
国家和地区
出现时间
类型
制作工艺流程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莎(suō)草纸
莎草茎削皮、切片、浸泡,两层垂直排放,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捶打、重压、干燥、浮石磨光即成
古希腊
公元前2世纪
羊皮纸
羊皮浸泡下灰水去毛除脂,专用木框极力拉伸、干燥、固定而成
中国
东汉时期
蔡侯纸
①切割②洗涤③浸灰水④蒸煮⑤舂捣⑥制浆⑦抄纸⑧晾纸⑨揭纸
(1)、有人认为,古埃及、古希腊等地区早在中国之前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纸”。据上述材料,你是否认可此观点?请说明理由。(2)、古代各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请举出古埃及、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
5、下面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
6、如下图所示知识结构反映的主题是( )A、英国殖民霸主的建立过程 B、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殖民争夺 C、英国与西班牙的殖民争夺 D、三角贸易带来资本原始积累
-
7、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B、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C、《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
8、《汉谟拉比法典》中除了有维护王权、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条文,还涉及借贷、租田、婚姻家庭、商业关系等多个方面。材料表明( )A、法典的内容系统完备 B、法典具备调节社会关系的职能 C、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较为活跃
-
9、以下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关系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定期泛滥、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B、河水涨落→发明象形文字 C、测量水位→发展天文学 D、洪水退后土地计算→医学发展
-
10、
材料一: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者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昂扬,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理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据材料一概括人们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这场战争性质。材料二: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巨额资产,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
(2)据材料二归纳一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建立起的国际新秩序。材料三: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会议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领土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什么目的?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
11、
材料一:宣告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1)材料一中欧洲新的社会政治制度指什么?该制度最早在哪一国家确立?材料二: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就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三:“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显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3)面对内忧外患,日本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请问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日本这次改革对中国有何影响?这次改革对我国当今社会建设有什么启示? -
12、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其所学,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运输手段”主要有哪些?分析交通运输手段的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3、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巴黎公社” B、玻利瓦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C、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
14、每年的7月14日,法国政府不惜巨资置办国庆典礼,举行阅兵仪式,发表纪念讲话。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 )A、召开三级会议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处死路易十六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与秦相比较,也有损益变革……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通过以上制度、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在汉代得到了完善和巩固。
(1)、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的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措施是什么?二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概括汉代与秦朝的关系。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大兼并”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举出一个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一改革?根据材料三,归纳本次改革在经济、军事上具体内容。并说明“商君”的改革对秦国的影响。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封禅书》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此制度选择首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局面是从谁开始?他实行的是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图片显示的是西周哪项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
18、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帮助汉武帝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人物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秦始皇 D、主父偃
-
19、史书记载,汉武帝下令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C、保障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稳定 D、根除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威胁
-
20、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B、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C、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D、有切实可行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