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湖湘文化是具有明显湖湘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兴于斯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源头。楚人有一种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刚毅执着、忧国忧民的精神,下列哪一人物的事迹能体现楚人的这种精神(     )
    A、李白 B、苏轼 C、屈原 D、杜甫
  • 2、“三星伴月”是一种奇特的天文现象,又指长江流域早期文明——三星堆青铜文明,今年三星堆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四川地区还有一处文化古迹,它是战国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早在2000年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此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三峡大坝 D、黄河大堤
  • 3、某本历史书籍的目录部分有以下章节内容,该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第三章:夏、商、周三代

    第四章:古代史之文字记载与器物发掘

    第五章:周代历史已非传疑

    第六章:春秋时期

    第七章:战国时期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4、观察《战国形势图》,今天的“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属于当时哪一诸侯国的势力范围(     )

    A、 B、 C、 D、
  • 5、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周王室统治力降低
  •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涿鹿之战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商鞅变法
  • 7、电视剧《封神演义》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
    A、阪泉之战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8、《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不得复上,所居不雨。”该传说是(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 9、下图是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这说明(     )

    A、社会分化加剧 B、制陶工艺提高 C、宗教信仰多元 D、生产力水平低
  • 10、良渚文化的反山有许多大墓。这些大墓内均有棺床,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多者上百件。相比之下,良渚文化的其他小型墓地则完全未加营建,无棺痕,随葬品仅有几件石器和陶器。由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
    A、出现阶级分化 B、存在阶级对抗 C、建立早期国家 D、有了礼乐制度
  • 11、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四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节选自孙中山先生遗嘱

    (1)、请填写材料一示意图中①②③处空缺的内容。
    (2)、材料二图中人物分别领导或参与了哪次著名起义?有什么共同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 “民贼”指的是谁? 孙中山为什么称他为民贼?他是如何“戮此民贼”的?
    (4)、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认为应怎样“实现中国之自由平等”?
  • 12、

    在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寻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陈独秀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1)阅读上述中国近代先行者的名言,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摘编自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有哪些?“中国人国家情感”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

    图一

    中共一大会址

    (3)根据图一,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4)历史建筑留下了先辈探索的足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请简要介绍中共一大会址承载的历史价值(提示:可以从以下图片建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史实、意义等方面简述)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3年春

    宋案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共一大

    1922年

    中共二大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5)根据大事年表,请提取至少两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内在关系。(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3、

    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1)材料一《申报》所述“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局面得益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的开展?该事件是否挽回大局?请列举史实证明。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所以敢言矣!

    ——《时务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分析该报纸受读者欢迎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四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3)写出材料三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五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4)材料五杂志的诞生,标志着哪一历史事件的兴起?根据材料,分析该杂志发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4、

    某校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为线索设计了以下自主学习任务单、阅读材料,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

    任务一【场景再现,梳理历史脉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将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列。

    (2)、任务二【图片解读,了解历史人物】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在迷雾中不断抗争、奋勇向前,请在上图中任选两个人物,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单评价。

    (3)、任务三【补充表格,培养历史素养】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赔款白银4.5亿两

    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其他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

    ④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将表格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4)、根据材料,列强侵华过程呈现怎样的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 15、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 16、下面是一场战争形势图及史学家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A、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激发了中国人救亡意识 D、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18、下列属于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①轮船招商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汉阳铁厂 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9、恩格斯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法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是因为它(     )
    A、同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 B、大肆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C、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D、在战争前后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20、践行·国强民富·某班以“寻找国家发展密码"为主题进行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任务一 溯源发展之基】

    材科一 汉初至文、景的六十多年内,让会经济逐渐由调教走向恢复和发展,到武帝时,便出现了一种繁荣的景象。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这一法律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成果,打破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古老习俗……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开始从习惯法进入成文法时代。

    —摘编自《世界古代史》

    材料一中的景象得益于汉初实行了哪一政策? 写出材料二中法律的名称. 

    (2)、【任务二 探究发展之力】

    卡片1

    事件名称:        ①    

    措施:确立县制、奖励军功等。

    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卡片2

    事件名称:        ②    

    发明:瓦特蒸汽机、火车等。

    意义:        ③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将卡片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分析卡片内容. 总结推动国家发展的因素. 

    (3)、【任务三 论证发展之盾】

    请以“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上一页 332 333 334 335 3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