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是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措施。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

    领域

    措施

    政治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A、仿效汉朝的典章制度 B、削弱了幕府统治地位 C、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 D、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 2、它曾在一千年中,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侵袭,将穆斯林死死挡在欧洲之外,成为了基督教世界的守护者。“它”指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3、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这一制度下,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他必须承担的义务是(     )
    A、提供劳役 B、耕种份地 C、提供兵役 D、缴纳租税
  • 4、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建筑(     )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规模宏伟 C、追求外观华丽 D、丧失民族特性
  • 5、某一宗教早期宣扬“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为此赢得大批民众的支持。该宗教的创立者是(     )
    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苏格拉底 D、屋大维
  • 6、如下表为《世界史通俗演义上古卷》目录节选,其中第三回所描述的古代文明是(     )

    目录(节选)

    第三回          造金塔       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十六回     轮番而治     亦官亦民诚可叹

    第二十三回   兴霸业       亚平宁岛鏖战急

    A、罗马文明 B、希腊文明 C、埃及文明 D、西亚文明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以史实说明“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因素。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自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受之,万物将自化。

    ——《道德经》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著作分别反映的学派名称。选择一个你最欣赏的学派,并简要说明理由。(要点提示:思想主张和现实意义)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二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年)

    (1)、据材料一分别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每幅图至少归纳3条)。
    (2)、据材料二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要意义。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感悟。
  • 10、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这一变化说明(     )
    A、各民族间实现和平共处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国力变化影响对外政策 D、和亲政策效果显著
  • 11、李冰任秦国蜀郡郡守后,带领民众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还治理大渡河、开发岷山,对蜀郡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这主要得益于(     )
    A、秦国科学技术发达 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全国交通网的构筑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12、《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哲……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与材料所述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周国人暴动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灭商 D、平王东迁
  • 13、《国语・周语上》记载:“昔夏之兴也,融降于祟山”。1952年考古学家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史料描述中的夏朝范围大致符合。据此可知(     )
    A、二里头文化遗址属于二手史料 B、多重史料互证可丰富历史认知 C、文献史料比实物史料价值更高 D、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唯一途径
  • 14、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是(     )
    A、汉承秦制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农抑商
  • 15、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曾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神农 B、扁鹊 C、管仲 D、屈原
  • 16、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商朝   东周 B、商朝   战国 C、战国   东周 D、战国   西汉
  • 17、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推动这一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变法运动成为潮流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D、铁犁牛耕的使用
  • 18、据《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下列能够成为西周分封对象的是(     )
    A、国人 B、平民 C、功臣 D、奴隶
  • 19、据《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上述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
    A、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B、部落间存在攻伐现象 C、中国早期国家产生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20、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这可以作为研究北京人的(     )
    A、图像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文献史料
上一页 290 291 292 293 2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