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间
重大事件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A , 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7年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1919年
①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到列强无理拒绝
1919年5月4日
②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
1919年
③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
1921年7月23日
④中共一大召开,先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宣告了 B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重中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 C 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1923年春
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之后中国共产党对领导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请完成ABC处的知识填空。(2)、回答表格中①②事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②③事件对于④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阅读表格内容,分析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之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怎样的认识?(4)、请你给上述表格添加一个合适的主题。 -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形势动荡不宁,人心思变的20世纪初,以 ① 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斗士开始热情地向中国人民宣扬自由、民主和革命的思想。在 ② 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英勇的战斗,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
——方敏《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的“实际行动”。如何理解“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信息填写完整,并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两面旗帜的人物,并简要说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过程的感悟。 -
3、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屈辱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摘编自《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0—1860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总值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2)、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与材料一相比,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它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果?(4)、造成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对中国近代屈辱史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4、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出现了众多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洪秀全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2)、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其中康有为创办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3)、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猛回头》等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4)、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民主科学”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使北京大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
5、下图为五四运动胜利后先进知识分子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这主要是为了( )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A、团结人民群众开展斗争 B、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C、在全国各地建立党组织 D、改变中国革命的面貌 -
6、五四运动原是一个短暂的爱国运动,“如击石火,似闪电光”,可是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这说明五四运动( )A、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
7、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体制比喻成一棵大树,……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开启了制度建设 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生
-
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提道:“尽管如此,决不能因而抹杀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 )A、初步实现民主革命目标 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9、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这反映了邓世昌( )A、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B、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C、坚持正义的可贵品质 D、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10、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最终天京陷落。这( )A、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基础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1、“它打破了中国的封闭政策,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并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这使得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空定位】
材料一:

【经济发展】
材料二: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 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政权争霸】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思想活跃】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社会变革】
材料五: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图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争霸有何影响?(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分别写出儒家和墨家的一位代表人物。(5)、根据材料五,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和商变法的特点。根据所学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
13、在学习七年级历史时,某中学的师生们,围绕着怎样获得历史信息,展开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访古迹获信息】
材料一 探寻历史古迹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北京周口店遗址

浙江河姆渡遗址

河南二里头遗址
它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其中展示的远古人类是①________。
它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中展示的建筑是②________建筑。
二里头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朝代都城所在地,它可以证实我国③________(朝代)的历史。
【看漫画得信息】
材料二



桀驾人车
商王炮烙之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读史料提信息】
材料三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春秋左氏传》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中遗址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整。(2)、根据材料二的漫画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3)、材料三、四描述的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以上获得历史信息的方式,你认为最能了解到真实历史的是哪一种方式? -
14、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直到完全崩溃,新的治国方略涌现。如图人物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选贤治国 -
15、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6、如下表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商汤
盘庚迁殷
酒池肉林
武王伐纣
A、夏朝的兴衰 B、商王朝的兴衰 C、西周的分封制 D、动荡的春秋时期 -
17、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聚落房屋,如图。其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
18、
“大单元”学习可以将多个相关主题或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A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 B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1)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A、B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第七单元两课课题所示事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二
(3)写出材料二中C处的法律文献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上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材料三
类别
解释
制度解放
是指对现行制度的重大修改、废除,或新制度的建立。
民族解放
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的斗争。
(4)从材料三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解放”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或以上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9、“自从1414年第一批街灯亮起,灯夫这一职业就存在了。他们拿着火把爬上梯子,确保夜晚的城市不至于只能由月光照亮。”使灯夫的技能不再有任何价值的发明家是( )A、牛顿 B、本茨 C、瓦特 D、爱迪生
-
20、史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B、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第一国际”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