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国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未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
——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材料三 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民主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民主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如何协调“多元利益”?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宪法的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方法及采取该方法的“思想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早期欧美国家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材料三 《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判断此法典石柱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2)、据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概括《十二铜表法》在法制文明发展中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 -
3、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 B、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C、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D、它的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
-
4、阿里提德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芭斯提亚,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克瑞斯,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赛里昂。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是( )A、芭斯提亚 B、赛里昂 C、克瑞斯 D、阿里提德
-
5、认真研读历史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说法与教材观点相违背的是( )A、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印度种姓制度中刹帝利掌管祭祀 C、西欧庄园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
6、他们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他们”是(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希腊人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钢权是用于称重的器具。钥权上刻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是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查,歌疑者,皆明查之。”
里耶秦简(部分):“迁陵洞庭郡”
材料二: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廓。二、为中国民族之抟(tuán)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修《国史大纲》
材料三:
朝代
作者及文献
关于秦始皇的观点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东汉
班固《汉书》
法令顷楷(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唐代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统一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说明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
8、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请仔细观察三幅地图,将地图与下面的图名进行匹配。(写出地图序号即可)《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2)、对比图一和图二,说说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变化?(3)、通过对上面地图的观察分析,你得到哪些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





现代汉字
田
明
牛
材料二:

何尊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重14.6千克。它的花纹华丽繁复,主图案是饕餮纹,装饰有蕉叶纹和蛇纹,是尊责和威严的象征。何尊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依照其父周武王的遗愿,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成周的事迹,以及周成王对何的勉励与告诫。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请把材料一中空白处甲骨文对应的现代汉字写出来,并通过比较表格中甲骨文和现代汉字,说说甲骨文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何尊具有的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就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1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探寻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远古人类】
材料一

刮削器

砍砸器

尖状器

第一组: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第二组: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1)从材料一的两组考古发现中分别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探究原始农业】
材料二

①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②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陶纺轮

⑤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⑥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2)请把材料二的考古发现或想象图分类后填入如表。(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原始农业遗址名称
考古发现或想象图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探秘文明起源】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热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慕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从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找出能证明“良渚文明无可辩驳的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这一观点的证据。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探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
11、如表是秦汉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为经济发展营造和平环境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12、《汉书》记载: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都没有增加……修建陵墓时,只用瓦器,不许用金、银、铜等作装饰。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减轻刑罚 C、轻徭薄赋 D、以农为本
-
13、如表是对某一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高度概括,你认为这一历史人物是( )
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景帝 -
14、如表的内容反映出《诗经》的特点是( )
诗句
赏析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子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抗敌的高昂士气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魏风·硕鼠》
讽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郑风·子衿》
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情,歌颂美好爱情
A、形式多样 B、通俗易懂 C、关注现实 D、博采众长 -
15、《黄帝内经》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A、望闻问切 B、高超医术 C、经验传承 D、顺应自然
-
16、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的为统治者而“鸣”,有的为百姓而“鸣”,其中为统治者而“鸣”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和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分别出自( )A、墨家、道家 B、法家、儒家 C、法家、兵家 D、兵家、儒家
-
17、表是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表,表中的内容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学生
孟懿子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A、以德治国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
18、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材料说明商鞅变法( )A、得到了人民支持 B、使秦国国富民强 C、促进了国家统一 D、加快了民族交融
-
19、通过对利簋及铭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商汤灭夏 B、西周分封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
20、自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4000年前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考古遗迹中都存在着有关洪水的地质记录。据此推测,大禹治水的传说( )A、真实可信,是经考古证实的历史 B、完全虚构,是编造出来的故事 C、有所夸张,但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D、真实可信,是代代流传的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