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中国革命时代留下了红船精神、黄埔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丰富的革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红船从这里启航】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此后,“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后来通称“红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编自百度百科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中共一大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和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各是什么?
    (2)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错误”。

    A:中共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表明中共对当时的国情有了正确的认识。( )

    B: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黄埔军校铸军魂】

    材料二   徐向前、许光达…等百余名黄埔同学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延安黄埔同学分会,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八路军参谋长)和重庆会友陈宏模莅临大会,大会致电校长蒋介石表示要加强黄埔同学团结,促进全国团结抗战。

    ——《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3)材料二中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谁?黄埔军校的组建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井冈山上红旗飘】

    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哪些武装起义?“井冈山上朱毛合”是指什么事件?井冈山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

    材料四   (关于长征)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失败了”?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制制度改革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未涉及”。

    A: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体现了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C: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仅在于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进步作用?

    材料二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

    材料三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这个文化思想运动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得名。开始于1919年前3年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启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并随着五四爱国运动而得到更加深入蓬勃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4)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有何内在联系?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又是怎样“得到更加深入蓬勃的发展”的?
  • 3、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电影《西安事变》 C、蒋介石日记中对于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 4、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政治团体的分布状况。对这些政治团体分析正确的是

    A、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 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D、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 5、罗家伦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中国学生和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
    A、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6、“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引发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年龄增长引发思想变化 D、洋务运动创办了新式学堂
  •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这体现了(     )
    A、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D、中国社会性质已改变
  • 8、“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裁撤绿营,多达100万人没了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反映了(     )
    A、光绪雷厉风行 B、顽固势力阻挠 C、改革操之过急 D、改革内容全面
  • 9、下列所示的是徐中约所著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的部分。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有可能是(     )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

    13.3   争在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A、北洋水师的成立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在台湾建立行省
  • 10、

    某小组以“近代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拓掠夺】

    材料一:16世纪,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利物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船只汇集,商人们的货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西印度群岛的蜜糖和甜酒,南美的可可,非洲的象牙等等。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地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供应的增长。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请从世界发展角度分析以上贸易活动的影响。

    【制度奠基】

    材料二:17世纪末,英国逐渐建立起一种合适的政治体制,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使后来的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时,都自觉不自觉的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合适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工业起步】

    材料三:18世纪中期后,机器的发明使得棉纺织品产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英国棉纺织品占据了原本印度纺织品的全球份额,印度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英国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同时,棉纱生产的机械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实体:棉纱厂。人们被迫进入工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雇佣童工、强迫妇女劳动、殴打工人的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棉织机器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的社会问题。

    【应对危机】

    材料四:美国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奴隶种植园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欧美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 11、

    文化之光•传承文明。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传承文明•法制建设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搜集相关历史史料,认识世界文明的辉煌灿烂。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以“传承文明成果”为主题,整理了下列文化信息,准备布展。

    建筑之美:古罗马建筑

    代表:            A            

    特点:            B            

    哲学之光:古希腊哲学

    代表人物及成就:        C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补充表中内容的完整性。

    任务二:二组同学以“法制建设展现进步”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展览。

    (2)请在图一、图二中任选一幅写出它为研究哪国法制成就提供了史料并进行解读。

  • 12、两河流域形成的苏美尔文明,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文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建立,后来建立的巴比伦成了两河文明的代表。下列成果属于“两河文明”的是(     )
    A、 B、 C、 D、
  • 13、下图所示人物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在长篇诗作《神曲》中,他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是(       )

    A、莎士比亚 B、凯撒 C、达·芬奇 D、但丁
  • 14、中世纪时期,英王亨利二世在颁发的城市“特许状”中写道: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
    A、城市自治有助于强化王权 B、王权利用市民进行扩张 C、英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解体 D、城市自治导致战争不断
  • 15、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

    A、斯巴达克起义 B、波斯帝国扩张 C、伯里克利改革 D、日耳曼人入侵
  • 16、归纳主题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根据“雅利安人、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信息提炼出一个最合适的学习主题是(     )
    A、古代孟斐斯 B、古代爱琴文明 C、古代底比斯 D、古代印度文明
  • 17、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于是,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1)、据材料一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2)、写出材料二中图片呈现的秦朝政治制度的名称。除制度创新外,为了巩固统一,秦朝还有哪些创新措施?(至少两条)
    (3)、材料三中汉武帝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材料二

    材料三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进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我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土于安阳殷墟的“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之一”的文物名称,请说出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作什么。商周时期,青铜器是重要的礼器,请指出周王朝严格限定礼器使用规格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识”。
  • 19、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纷纷表达了各自的政治主张。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并说出各自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 20、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材料三   

    历史资料

    良渚古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空间结构可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古城的核心区,主要为宫殿区及王陵、贵族居住区及贵族墓葬区、中央官署区及仓储区等;第二重主要为手工业区和平民居住区;第三重为外城。

    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中国龙山时期最大的城址之一;城内有宫城、观象台、普通居民区、仓储遗址、手工业作坊、墓地和道路等多种遗存。

    材料四     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材料一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2)、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


    图1遗址

    图2遗址

    主要种植作物


    造成图3和图4房屋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面历史资料,概括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怎样的特征?
上一页 142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