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历史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如下一组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B、护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 ( )A、决定与民主党派结合执政 B、致力建立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称谓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如政府叫“人民政府”,货币叫“人民币”,警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这类称谓意在彰显新中国( )A、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
4、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5、“述往事,思来者”。学习下列史实能够得到的共同启示是 ( )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
A、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B、改革创新,发展经济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争取自由,发扬民主 -
6、城市建设与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九年级(1)班同学们以“城市·见证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任务。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任务一 【史料搜集——对比中外异同】
一组同学搜集了古代东西方城市的相关史料。请分析中国和西欧的集市的不同点。简述中国城市和西欧城市的不同对以后各自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宋代空前繁荣的商品交易很自然地与游乐、庙会连在一起,一方面,商市以文娱吸引和集中顾客,另一方面,文娱也借商市而出售自身。
10世纪前后,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汉堡和不来梅等中古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是在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市遗址上自然形成的,它们构成了中古西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刺激了西欧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把城市视为财富的源泉进行大肆盘剥。为了争取自治权力,城市同封建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任务二 【城市列举——彰显格局转变】二组同学搜集了下列可以见证世界格局变化的城市图片,请你参与解读世界格局演变的历程。
(3)、任务三 【阐述史实——传承红色基因】三组同学复习完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下面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相关城市的一些资料。他们准备以宣讲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传承基因·见证发展”为题,为其撰写200字左右的宣讲稿。(提示:从以下城市中任选三个)
上海、南昌、延安、北京、凤阳
-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关于世界交通发展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下是收集到的部分材料,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任务一 【追溯时空】
材料一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断公元前2500年前后,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他们能否到达苏美尔人居住的两河流域地区?请说明理由。
(2)、任务二 【问题驱动】材料二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显示了铁路和蒸汽机车的优越性;到1844年,铁路里程达2235英里;1852年,铁路里程达7 736英里;1870年,铁路里程达15 500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体建成。铁路和蒸汽机车凭借前所未有的价格和速度,在旅客运输和高价值货运中占据优势,加快英国人口与货物的流动。通过铁路,政府能够管辖的行政区域也因为信息传达时间的缩短,比从前增大了十倍。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等
根据材料二,概括铁路里程的增长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任务三 【辩明真知】材料三 1970年5月,玛丽·尤肯达给美国NASA太空中心科学副总监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写信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摘编自[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人类是否有必要花费巨大代价发展太空技术?请分享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
8、某校九年级学生以“寻找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式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1)、【项目一】鸟瞰历史上的深圳
材料一 秦汉时期岭南已有发展……广东共有历史文化名城22座(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雷州等)……还有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古村,其中属国家级有沙湾镇、吴阳镇、大旗头村、鹏城村、南社村、自力村和碧江村等7个。另外,还有一批分布于沿海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卫城,至今仍保留的有深圳大鹏所城、饶平大埕所城等。全省大约有240多个古塔,宗教庙宇以佛、道教为主,摩崖石刻266处。
——郑良文《广东古代历史人文资源的旅游开发》
根据材料一概括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
(2)、【项目二】近现代以来的深圳材料二 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这些被称为“水流柴”的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无意间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于是决定住在这里打鱼。近代以来,尽管这片土地与香港近在咫尺,但却异常贫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下,渔民们开始上岸盖草棚、辟鱼塘,开始定居生活,然而生活依然非常清苦。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渔民村的村民们开始展开小额贸易,组建运输车队和运输船队,发展养殖业,随后办起了材料加工厂。渔民村逐渐富裕起来。1992年,随着全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渔民村人一夜间变成了市民。原本的村集体企业也变成了股份制公司。由于外来人口增多,不少村民乱搭建住房用于出租,导致缺乏管理,村里卫生很差,污水横流,老鼠乱窜。2001年起,渔民村开始改建工作,新建了综合楼和小高层,成立了物业公司专门管理房屋出租。2008年后实行智能化社区管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样本。
——摘编自凤翔新闻报道《深圳人与深圳精神》
从材料二中提取三则信息,并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有哪些史料价值。
(3)、【项目三】国际视野中的深圳深圳形象的塑造分为“自塑”与“他塑”。“他塑”形象直接影响海外受众对城市的认知,进而影响国家形象的呈现。
图1 《纽约时报》涉深新闻报道数量变化分析 图2 《纽约时报》涉深新闻报道议题变迁折线图 ——整理自李雨坤《<纽约时报>镜像中的深圳城市形象研究(1980—2020)》
请你以一名历史参与者的身份,从四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构想当时《纽约时报》可能报道的内容。(3分)(报道内容可围绕图中议题,凸显出大事件即可)
-
9、观澜是龙华区一片历史悠久的街区,观澜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 观澜古墟位于观澜街道新澜社区,东临观澜河,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的观澜古墟“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三教九流,不绝于市”,号称“小香港”。外国商品、国内商品都汇集于此,成为当时宝安、惠阳、粤北地区商贸的集散地。
观澜古墟,与东门老街、沙井清平墟、沙头角老街一起,并称为深圳“四大名墟”。唯有这座源于清初、盛于清末的观澜古墟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观澜古墟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观澜大街、卖布街、新东街、西门街、南门街、龙岗顶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所组成,古墟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观澜墟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观察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析碉楼和骑楼建筑风格的不同,各有什么功能?骑楼门口的铁柱,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环境?
(3)、材料三 观澜古墟近十几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从2019年开始,龙华区对古墟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改造。其中,最具有亮点的是被誉为“深圳第一移”的澜阁(公益酒家)(见下图)。近些年,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观澜古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观澜古墟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中,你认为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请你为政府提不少于两条建议,助力观澜古墟的可持续性发展。
-
10、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增强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言论(部分)
时间段
英雄人物
言论
1840—1949年
邓世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孙中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顾维钧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杨靖宇
我有我的信念,我们中国人全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言论(部分)
时间段
英雄人物
言论
20 世 纪六 七 十年代
王进喜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邓稼先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袁隆平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归纳出不同时间段的英雄人物的言论所体现出的时代主题。(2)、从上述材料中选择2~3个英雄人物,结合其言论,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习总书记指出:“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崇尚的英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1)、【英雄城市】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下面史料反映的史实,分别说明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整理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你从下列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述其主要历史事迹。黄继光 王进喜 袁隆平 杨利伟 (3)、【薪火相传】致敬英雄,传承精神,下图是我国设立的部分纪念日。请从以下三个纪念日中,任选其中两个从历史的角度简析其设立的目的。(4)、“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
12、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下所示历史地图的图例“▲”应是( )A、
B、
C、
D、
-
13、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下表说明( )
1933.1—1934.9“红板”专栏表彰概说
序号
标题
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
1
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
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
2
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3
帮助战费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
4
大家起来革命竞赛帮助战争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
A、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 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 C、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D、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 -
14、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A、走实业救国道路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
15、观察下列组图,其所表现的历史主题是( )A、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C、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俄使者;
____于上海的条件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
17、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
18、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
19、1921年3月 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提倡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
20、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影响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反映了世界的全球化潮流 C、表明北约集团的不稳定性 D、冲击了冷战国际关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