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这个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这个时期”流行的思潮。

    材料二   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位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宣言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并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这份宣言”指哪一文献。

    材料三   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它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伟大著作”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2、下列事件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 C、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3、“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 C、美国独立战争 D、1787年宪法
  • 4、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强化了农奴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 D、都关注了农奴制
  • 5、下图为英国煤产量增长示意图。引起煤产量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C、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 6、德国法学家茨威格特认为,《拿破仑法典》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都具有极大的益处。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拿破仑法典》(     )
    A、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C、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工人的解放
  • 7、这场持续了近5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变成“国王是议会的国王”。这种变化(     )
    A、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造成了君主统治彻底消失 C、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D、得益于颁布的《权利法案》
  • 8、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其主要表现是(     )
    A、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D、工业化和城市化
  • 9、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
    A、消除政治分歧 B、推动经济繁荣 C、促进艺术发展 D、推动文化交流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水陆交通建设概况

    1761年:内陆运河1条

    1790—1800年:新开凿内陆运河42条

    1844年:铁路公司50家共建铁路805英里

    1845年:铁路公司120家共建铁路2896英里

    1846年:铁路公司272家共建铁路4540英里

    英国工业城市变化表

    时间

    人口

    数量

    1800年

    大于10万

    0座

    1837年

    大于10万

    5座

    1891年

    大于10万

    23座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2)、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
    (3)、请观察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生产方式或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
  • 11、据估计,到1730年,全英国12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当时英国妇女出现的状况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超越了男性 C、殖民扩张的不断加速 D、妇女彻底摆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
  • 12、下面表格所示是英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这反映出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是(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款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694年

    《三年法案》

    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进一步限制王权

    A、通过立法的形式,逐步确立民主共和制 B、资产阶级一直是英国宪政进程的推动力量 C、持续时间长,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推动宪政进程 D、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 1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14、“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材料概括了文艺复兴运动(     )
    A、成就 B、局限性 C、实质 D、兴起的历史背景
  • 15、日本通过全面移植先进的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社会发展呈现跳越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这次“全面移植”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引进了隋唐的政治制度 B、天皇掌握了国家权力 C、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D、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 16、1231年罗马教皇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教师协会章程,大学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位证书等。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B、开设了多种专业课程 C、摆脱了基督教会控制 D、具有城市管理职能
  • 17、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西欧庄园的出现

    形成了雇佣劳动关系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C

    文艺复兴的兴起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

    三角贸易的形成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A、A B、B C、C D、D
  • 18、“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从中可以看出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庄园法庭的出现 B、大学的兴起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 19、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探究性学习资源包。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欧亚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20、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新土地主人 B、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C、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上一页 947 948 949 950 9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