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政治制度是稳定一个国家的基石,好的制度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 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天下为公”所指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分封对象、及受封的诸侯应该放行的义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组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及其历史影响;写出一例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
2、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文明的脉络。历史活动小组计划参观一场彩陶展览,开启一段 寻根问祖的旅程。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观展中遇到的问题。
展厅一【彩陶遗址】
人面网纹彩陶盆
整体呈橘红色,陶盆口沿上有四组对称的刻划符号,陶盆内壁上两个人面鱼纹和两个渔网纹,彼此相隔,两两对称。
中国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展厅二【寻根溯源】
花卉纹彩陶盆
花瓣纹彩陶盆
花瓣纹彩陶盆
出土于江苏省邳州市大墩子遗址,表面彩绘有花卉纹,纹饰类型丰富,展开图形似绽放的花朵,对称而优美。
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白泥窑子遗址。口沿下施一周黑彩,留白部分呈花瓣状,以圆点做花心。
1978年出土于甘肃省泰安大地湾,腹部为六组花瓣,优美的弧三角构成花瓣,舒展的花瓣下方施以对称的圆点。
—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等
展厅三【史料实证】
鱼纹陶盆
鸟纹陶钵
鱼鸟纹陶瓶
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
上腹部绘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
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猎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对过往的追溯与想象。…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而神话传说往往是对这些遥远时代的记忆与解释。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故事,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想象。…考古与传说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也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摘自李零《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
(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写出该遗址名称。(2)、指出展厅二中三件文物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写出其背后所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3)、根据展厅三材料并结合远古传说,说明华夏族形成的特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考古发现和远古传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
3、【变法图强•国力大增】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4、【科技发展•技艺精妙】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重达832. 84千克。
-
5、【悬壶济世•千古中医】战国时期的名医发明了切脉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
6、【重视水利•经济发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
7、【远古人类•文明渊源】云南的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
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B、稷下学宫对促进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C、战国时期,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D、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
-
9、《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
10、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的事件是( )A、禹建夏朝 B、盘庚迁殷 C、汤战胜桀 D、废井田制
-
11、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些说明当时(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人民生活非常富裕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巅峰造极
-
12、“稻花香里说丰年”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13、在贵州发掘出属于晚期智人的“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存在并懂得使用打制石器和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14、下图展示的是17——18世纪欧洲社会的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1)、请写出在A和B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2)、从图片事件中提炼一个合适的词语将“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补充完整,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字数200字左右。) -
15、思想变革往往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衰落”一词,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书影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的意大利,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一观点。意大利这一“内部文化的巅峰”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从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要说明。 -
16、埃德蒙·柏克三世在《世界史——大时代》中提到:“……它发现后,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下面示意图中,“它”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7、下图是“中世纪的印刷工场”,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机器开始代替手工劳动 B、是西欧庄园的组成部分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图中人物分工明确,与工场主是雇佣关系
-
18、下列图片是古代欧洲某一时期示意图,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通过战争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2世纪时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C、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
19、习近平于202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 要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观察上述图片,指出上述三幅图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2)、任选1幅图片,探讨其发生历史背景是什么。(3)、任选2幅图片,提炼其蕴含的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 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
20、
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探究任务一:关税制度的变迁直接涉及国与国之间利益的调整,主权国家都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制定本国关税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关税税率的变化
时期
关税税率
鸦片战争前
实行单口贸易,进口税16%,出口税率4%,海关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盛行。
鸦片战争后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协定关税,中英税则列举26大类进出口商品税率,其余商品进出口税率约为5%。完善船钞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明确“值百抽五”原则,扩大免税商品范围,放松对外国商品管理,为降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流通成本,进口商品仅缴纳2.5%子口税即可在内地流通。船钞进一步降低,鸦片贸易合法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
日本在中国投资建厂,输入的设备同普通商品一样只缴纳很低的进口关税,产品销售于内地,缴纳5%的关税及 2.5%的子口税就能遍运全国。
八国联军侵华后
为保证清政府的还款能力,列强做出让步,对关税切实以5%征收,并大幅降低免税商品范围。
材料二:西方列强从鸦片战争开始,参与清政府海关税则的制定。继而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为借口,借助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年)导致江海关瘫痪的契机,强行成立英、法、美三国关税管理委员会,取得江海关关税的征收权,逐步形成了外籍税务司制度。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被动的变迁,其变迁的过程是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最直接体现,其变迁的目的主要为迎合西方列强利益的需要。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材料一中,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是源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是源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据材料一,归纳总结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特点。(两点即可)(3)据材料二,关税制度变迁的实质是?探究任务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参加国际博览会展场及展品情况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1876年 美国费 城世界 博览会
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
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贴有对联,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进牌 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悉尊华式”“无一外洋款式者”
1910年 比利时 布鲁塞 尔博览 会
花瓶、绣花品、风筝、豆腐、竹器、玩具、绸缎衣料、景泰蓝、雕刻家具、瓷器、云南腰刀、各省土特产
会场正中悬今上圣容,四周以绸缎结彩,左首有大客厅,其中悬摄政王御容,并挂中国名画,及绣货桌椅器具,皆广东紫檀雕刻,极为精细,会场房屋式样,参酌中西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材料二: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 行将虎首拍下。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 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 后归还中国。2018年3月,圆明园虎鉴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 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 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进青铜虎蓝返还。12月,青铜虎鉴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4)据材料一,晚清参加国际博览会的展品、展场布置有什么特点并加以说明? 为什么说晚清近代化的成效十分有限?(5)据材料二归纳流失的文物回归途径有哪些?(两点即可)文物的回归给我们 什么启示?探究任务三: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 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 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大冶铁厂选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下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6)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7)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示意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8)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