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社会治理事关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状是为了使登上了历史舞台的工商业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授予的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与城市外的居民相比,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英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创新,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其为榜样。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新,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
  • 2、读下边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这表明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 B、宗教冲突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 4、苏联1950—1979年间大学生总数增加31倍,其中“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制造和自动化装置”等专业学生增加236倍,而化工、轻工和食品等专业相继减少。这说明苏联(     )
    A、工业化引领人才培养 B、教育突破苏联模式 C、国民经济结构均衡化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5、1950年,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法国小镇,直到获得美国的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拍摄该电影的背景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苏联发射人造卫星 C、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洲联合进程加快
  • 6、根据下表,苏联、英国对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存在分歧,主要原因是(     )

    国家

    态度

    苏联

    提出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在东线的压力

    英国

    确保战略重点地中海区域,提出持久消耗战和打击敌人“柔弱腹部”计划

    A、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B、维护本国国家利益 C、苏联地位日益凸显 D、作战目标出现分歧
  • 7、1932年起,美国对苏联展开经济战,胡佛认为“苏联在全世界的倾销是引起世界危机的原因之一"。此举意在(     )
    A、挑起冷战遏制苏联 B、适应多极化的需要 C、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D、争夺世界霸主地位
  • 8、下图反映了苏俄(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变化,其中1921年至1927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投入战场,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材料体现的“一战”特点是(     )
    A、持续时间长 B、规模大 C、手段更残酷 D、非正义
  • 10、对生活的度量单位不再是季节,甚至也不再是星期或日子,而变成了分钟。这一状况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大众教育推广 C、工业化的推进 D、城市化的加快
  • 11、《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 的。这里的世界两个部分大体上是指(     )
    A、西方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C、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 12、1882年后,英语成为日本学校的正式外语课程,当时“学校教育被称为英语、数学、国 语、汉学的教育,而英语居第一位”。这一现象折射了日本实行(     )
    A、殖产兴业 B、对外扩张 C、文明开化 D、全盘西化
  • 13、下表是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

    工业产值

    铁路里程

    生铁

    纺织品

    食品

    北方

    90%

    70%

    93%

    94%

    67%

    南方

    10%

    30%

    7%

    6%

    33%

    A、南北矛盾不可调和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北方获胜原因 D、民主体制的弊端
  • 14、结合下表,可知这两次改革(     )

    1721年,彼得一世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规定农奴不再依附于某个农奴主,地主不能干涉农奴的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A、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C、增强了俄国军事实力 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15、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可能影响到这次修改的是(     )
    A、第一国际的诞生 B、巴黎公社失败 C、《资本论》发表 D、宪章运动兴起
  • 16、“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   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     )
    A、宣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 B、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推动了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 17、1814年,瑞士企业家费希尔在日记中写道,“我在伦敦的第一天就学到了很多我想要知 道的东西,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这表明英国(     )
    A、技术保持领先 B、完成了工业革命 C、对外闭关自守 D、强调了市场作用
  • 18、《世界文明史》中写道:“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论述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 19、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由此建立起来的美国实际上不能称其为一个国家, 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理上的概念。为解决此问题,美国(     )
    A、发表《独立宣言》 B、颁布《宅地法》 C、制定1787年宪法 D、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20、比较下面两幅世界地图,可以看出16世纪(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A、整体世界观念逐步确立 B、航海技术发生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 D、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上一页 787 788 789 790 7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