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雅尔塔会议     图二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 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的实质。
  • 2、“‘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成立”“‘北约’与‘华约’”“德国的分裂与柏林墙的修建”,这些史实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B、交流与合作是总体趋势 C、复兴与联合是首要任务 D、冷战与对抗是鲜明特征
  • 3、弗雷德里克·泰勒在《柏林墙》中写道:“东德的人口一直在向西德迁徙。自1955年以来,每年有多达25万人迁往西德。……1960年东德的境况急剧恶化,2月份迁往西德的人口还不足1万,然而5月份就已经翻了一倍多,达到20 285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  )
    A、德国民族矛盾的激化 B、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 C、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 D、“北约”组织的成立
  • 4、下图为讽刺二战后美国某一政策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而去援助西欧 B、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构建北约组织 C、西欧国家拒绝美国援助走向联合 D、形象地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 5、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1947年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C、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 D、遏制共产主义的渗透
  • 6、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这导致(  )
    A、美苏冷战开始 B、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C、两极格局形成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 7、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英、澳三国借口乌克兰危机,大张旗鼓宣称美、英将向澳提供核动力潜艇,改不了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的老脑筋……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亚太版北约,彻头彻尾服务美国霸权之私。”据此可知,北约(  )
    A、放弃了冷战思维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 D、有利于亚太稳定
  • 8、1946年,丘吉尔提出“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是(  )
    A、建立华约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9、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破裂,冷战开始。下面关于20世纪冷战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战与两极格局密切相关 B、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C、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D、德国的分裂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 10、对“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造成分裂对抗 B、柏林危机引发热战 C、北约华约冷战对峙 D、西欧走向联合自强
  • 11、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由此导致了(  )
    A、冷战开始 B、柏林危机 C、德国分裂 D、美苏争霸
  • 12、下图是苏联出版的与马歇尔计划有关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图中章鱼代表美国,章鱼触足卷起的人物代表法国、比利时、英国、卢森堡、希腊、丹麦。该漫画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控制西欧 C、建立北约 D、扶植西欧
  • 1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兴起 D、华约的成立
  • 14、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作为两种对立社会制度的代表,矛盾日益加深,可见冷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巨大差异 B、国家战略严重分歧 C、综合国力远超他国 D、两大阵营日益明朗
  • 15、二战后初期,美国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它最多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它还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美苏冷战愈演愈烈 B、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C、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D、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形成
  • 16、冷战是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以美、苏为首的一种政策。下面对冷战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用军事力量打击苏联 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7年,在苏联五年计划正式施行前夕,斯大林说道:“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挠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上、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 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等。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到1940年,苏联年产1 800万吨钢,1.6亿吨煤,3 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同时,工业每年给农村提供几万台拖拉机,使机耕地在全国耕地中的比例由1932年的20%增加到1940年的70%。事实证明,苏联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20世纪40年代法西斯的侵犯。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0年俄国(苏俄)工业产值下降的原因及1920—1926年苏俄(联)工业产值上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3)、综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8、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学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释史】

    材料一

    图一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图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文汇历史】

    材料二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二,概括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说出材料二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
  • 19、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的态度是(  )
    A、客观分析了苏联体制的利与弊 B、全盘否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C、完全肯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D、对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不置可否
  • 20、“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句话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农民利益 C、忽视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导致工业化进程缓慢 D、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上一页 750 751 752 753 7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