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清朝的赔偿要求原文“demand fromthe Emperor satisfactand redress”直译为现代汉语,意为“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而道光皇帝看到的译“求讨皇帝昭雪申冤”。由此可见(     )
    A、英国的诉求是完全合理 B、天朝上国观念仍然存在 C、取得赔款是战争的目的 D、清朝翻译水平低
  • 2、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资产阶级战争 B、太平天国将《资政新篇》付诸实践 C、太平天国西征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 3、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
    A、林则徐——“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B、张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C、邓世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先驱
  • 4、某学者指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体现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 5、19世纪末,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的农民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6、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7、下列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支持 B、袁世凯玩弄政治权谋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D、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孙中山
  • 8、下列哪一个组织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
    A、光复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 9、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
    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全岛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10、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名称。并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它们失败的理由。
    (2)、根据上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史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 12、选择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历史的重要途径,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半期复习中采用了如下方法。请你参与进来,一起探究学习。

    材料一

    材料二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文学

    39

    10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俄国研究

    4

    41

    国民革命

    0

    13

    材料三   红色旅游城市(部分)

    红色旅游城市

    入选理由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也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井冈山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共和国的摇篮、红色故都。

    材料四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四渡赤水,直入云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取得长征的胜利。

    ——金冲及的《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宣传内容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4)、据材料四,回答“这次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 13、“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与上述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东北易帜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14、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1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 16、抓关键词能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7、《新青年》第二卷的索引部分有《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白话诗八首》(胡适),这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18、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导致该局面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侵华 B、军阀割据混战 C、自然灾害严重 D、国民革命运动
  • 19、下图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首义

    第二幕:民国建立

    第三幕:清朝告终

    A、近代开端 B、军阀割据 C、国家统一 D、走向共和
  • 20、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上一页 686 687 688 689 6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