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世纪末,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的农民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2、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3、下列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支持 B、袁世凯玩弄政治权谋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D、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孙中山
-
4、下列哪一个组织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A、光复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
5、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全岛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6、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据【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1831-187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乡村及劳动力就业人口估计表
时间
总人数
城市和乡村人口占比
就业分配占比
城市占比
乡村占比
农业
工商业
1831年
1390万
42%
58%
24.6%
53.2%
1851年
1581万
50.2%
49.8%
21.7%
58.7%
1871
2271 万
61.8%
38.2%
15.1%
62.7%
——据【英】C. M.劳尔《1801-1911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增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西洋沿岸人口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国人口迁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
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会上通过的《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各条约内容(摘录),据此可知( )
条约
内容
《四国公约》
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权利;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条约》即于终止。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
《九国公约》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共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A、日本取得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D、良好的国际体系有利于和平 -
9、如下图漫画中,小男孩把头转向右边,一边神情紧张地望着门外,一边将手中刚偷窃来的物品交给眼前穿旧衣服的男人。男人正将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是当时许多无家可归被迫走上以偷窃为生道路的流浪儿童的缩影。该漫画反映了(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B、民众反剥削意识增强 C、人性贪婪造成贫富分化 D、工业化滋生社会问题
-
10、据统计,美国在1850年只有41家工厂的资本达到250万美元。而到20世纪初,1904年已有440个大托拉斯,资金近204亿美元,控制着1528个大企业;190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办资本为1250万美元;1919年全国有6家拥有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变化反映出,此时期美国( )A、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B、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组织的形成具有双重性的影响 D、重视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
-
11、如下表,经济学家把工业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长波”。据此可知,这些产业的相继出现( )
波次
时间
产业
第一波浪潮
18世纪末-19世纪初
集中在纺织业、冶铁业、煤矿业和蒸汽机制造业
第二波浪潮
19世纪中叶
基础是铁路、轮船和大规模的钢铁生产
第三波浪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核心是汽车制造业、电气行业、通信行业和石化行业
A、有利于第三产业兴起 B、表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推动了世界市场建立 D、加剧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 -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回答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是玉章说:“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材料三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嘉兴南湖游船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4)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五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13、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1)材料一中“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
(2)材料二中“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什么时间?“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分别体现了什么主义?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3)材料三中说: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这是什么意思?“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表达了什么意思?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奋斗精神。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树立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 -
14、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1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战争名称。《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15、“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胡适写下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中的诗句。它直接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抨击旧道德 B、提倡民主 C、提倡科学 D、文学革命
-
16、邓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红军长征——坚守信念的革命精神 D、抗日战争——自强不息的抗战精神
-
17、“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适合放在下图示的哪个位置A、A B、B C、C D、D
-
18、暑假期间,某学校的历史兴趣小组要考察下图所示的历史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南京
-
1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土地改革 C、五四运动 D、抗战胜利
-
20、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罢工是A、省港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二七大罢工 D、安源工人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