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C、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 D、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1856年发生的( )A、金田起义 B、北伐和西征 C、天京事变 D、安庆陷落
-
3、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始兴】
材料一
华夏族的形成与演变示意图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1)材料一中的A和B分别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民族交往】
材料二
时期
内容
春秋时期
晋国大臣魏绛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和睦相处。
西汉时期
汉武帝册封楚王刘戊之女为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王。
南朝时期
政府于周边民族地区设立“互市"、"夷市”,互通有无。
西晋时期
迁徙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万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过程中有哪些形式?
【民族融合】
材料三 北朝前期元氏皇族和宗室加起来与北朝汉族士族通婚29桩,仅占与北朝汉族士族通婚总数的约21.6%。而北朝后期元氏皇族和宗室加起来与北朝士族通婚数105桩,占与北朝汉族士族通婚总数的约78.4%。与汉族士族通婚是北朝后期的主导。
——摘自陆路《北魏元氏家族与汉族士族婚姻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氏家族“与汉族士族通婚是北朝后期的主导”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多元一体】
材料四 "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种一体性,集中表现为祖国的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摘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
(4)结合材料四对“多元一体”的解释,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
4、
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辨析史料,重现可信历史】
材料一
①“汉并天下”瓦当
②《史记·平准书》书影
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④云冈石窟第20窟的造像
(1)以上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史料,其中属于秦汉时期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属于秦汉时期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时空观念:具体时空,清晰考察历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将上图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历史解释:史料为据,客观认识历史】
材料三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自《汉书·主父偃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期面临的问题。“上从其计”指什么措施?
【唯物史观:理性客观,辩证看待历史】
材料四 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材料中的“禁”和“尊”分别指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态度“不同”的背后有何“相同”之处?
【家国情怀:人文浸润,深刻感悟历史】
材料五 ……在前往西域途中被扣留,匈奴想尽办法留住他,为他娶妻,企图断除他前往大月氏的念头。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使命。往返途中他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经艰辛才得以完成使命回到长安。
——摘自《中国历史·七上》(2024年版)
(5)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你能从他的身上感悟到怎样的精神?
-
5、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人会选择提前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中国古代倡导提前预防疾病,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贾思勰
-
6、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历史事件能够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A、西晋灭吴短暂统一全国 B、诸葛亮治理蜀汉 C、三国鼎立实现局部统一 D、江南地区的开发
-
7、有学者指出,造纸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从新疆到中亚地区撒马尔罕等地,到西亚古巴比伦和大马士革,再到北非的埃及开罗和摩洛哥,再传播到西班牙和意大利,最后“双心放射”传遍世界,形成一条“纸张之路”。据此可知( )A、造纸术主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东方 B、纸张之路推动了中外贸易繁荣 C、丝绸之路是造纸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D、造纸术的传播促进欧洲的发展
-
8、历史地图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如图反映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
9、绵阳市博物馆里展陈着规模庞大的西汉漆木马阵。(如图)国家拥有马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军事力量。漆木马的大量出土可以佐证西汉时期( )A、君主专制削弱 B、军事实力强盛 C、人口数量减少 D、对外贸易繁荣
-
10、汉武帝沿用汉初政策,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这有利于( )A、强化独尊儒术政策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对外经济交往 D、推动地方农业开发
-
11、将不同时期,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有助于深化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无为而治,法家思想治国 B、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C、积极有为,大兴皇家工程 D、简政安民,减轻百姓负担
-
12、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二人的主张符合的汉初治国策略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罢黜百家 D、重农抑商
-
13、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从争霸兼并走向大一统 B、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C、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 D、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
14、先秦时期某学者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该学者可能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15、《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出商鞅治秦强调( )A、赏罚分明 B、奖励耕织 C、禁止私斗 D、奖励军功
-
16、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A、生产力的进步 B、手工业的兴盛 C、原始农耕生活 D、商品经济发展
-
17、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分为事实判断(内容)成因判断(原因)和价值判断(评价)。下列叙述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认识,其中属于成因判断的是( )
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不断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③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者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④同时商业繁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大体现之一。
A、① B、② C、③ D、④ -
18、据《春秋》等书记载,200多年间,鲁国朝见晋国33次,朝见齐国40次,而朝见周天子仅7次。这反映出( )A、周天子“共主”地位削弱 B、鲁国已经成为春秋霸主 C、晋国、齐国国君地位平等 D、鲁国距离王室路程遥远
-
19、公元纪年法,以公元元年作为开始纪年的标志,并且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的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平王东迁 D、百家争鸣
-
2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以下考古发现能印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结论的是( )A、郧县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