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遣唐使统计表(部分)。
时间
使者
人数
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二年)
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
不详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日本白雉四年)
吉士长丹、吉士驹等
121人
公元717年(唐开元五年,日本养老元年)
多治比县守、大伴山守等
557人
材料二 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于649年又下诏书,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作为中央机构。地方则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各级官吏都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王岩主编《那时的中国看世界》(第五卷)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借鉴了中国的哪一制度?其目的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督教、伊斯兰教概况简表。
宗教
创立者
起源地
主要分布区
基督教
A
巴勒斯坦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B
C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材料二 佛陀的学说并不只是刹帝利等级的学说,而且也是普通民众的学说。他反对种姓制,受到当时各种姓的支持,甚至一些婆罗门思想家也跟着他走。他也关心农民,主要是吠舍;他反对杀牲,这有利于农业,而农业又主要是吠舍的职业。从社会实践来看,他确实收了一些低种姓的人,比如大弟子优波离就是剃头匠出身。他曾比喻说:在入海以前,长江大河各有自己的名字,一流入大海,就混同起来。这表示他的佛门内部没有种姓之别。
(1)、材料一表中的A、B、C分别应该填写什么内容?B对当时的C半岛的社会有哪些影响?(2)、材料二中的“种姓制”本质是什么?这一制度对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3)、材料二中“佛陀的学说”是指哪一宗教?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宗教在当时迅速发展的原因。 -
3、“蛮族统治者以土地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依此类推,逐级封赐,直到最低一级贵族——骑士。”与这种现象相关的是( )A、中国的商鞅变法 B、西欧的封建制度 C、日本的大化改新 D、印度的种姓制度
-
4、“在5至11世纪之间……西方正在为一个新文明奠定基础,而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由此可知,材料认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封闭保守 D、野蛮落后
-
5、“阿里巴巴”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 )A、《天方夜谭》 B、《医典》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
6、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制定新历,新历开闰年之先河,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这部历法是( )A、阳历 B、太初历 C、农历 D、儒略历
-
7、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的使者。”伊斯兰教信奉的神灵( )A、雅典娜 B、安拉 C、释迦牟尼 D、耶稣
-
8、“封君的主要义务是为封臣提供生计,通常是授予采邑(土地);同时也要保护封臣;封君的主要权利是因向封臣提供采邑或其他生计而合法地要求并享有封臣的服役,如提供兵役、金钱。”这反映了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关系特点是( )A、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B、权利与义务交织 C、有一定契约性 D、贵贱分明
-
9、走进历史遗址,感悟古代文明。我们通过下列的图片能够探索的古代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 B、黄河流域文明 C、古希腊罗马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10、“一带一路”倡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以下与这个理念相符的是A、罗马帝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东征 C、阿拉伯数字西传 D、新航路的开辟
-
11、有一首歌唱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______,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十二铜表法》
-
12、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家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
13、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献描述历史】
材料一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方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编》(第一卷)
【图片见证历史】
材料二
【音乐抒发历史】
材料三
歌曲1:打倒列强,打倒列 强,除军阀!除军阀……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 齐奋斗。
——《北伐军歌》1926年
歌曲2: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城!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
——《到敌人后方去) 1938 年
歌曲三:我修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 子弹带,勇敢向前方,我挎上了手榴弹,要消灭那蒋匪帮。
——《战斗进行曲》1946 年
欣赏:《北伐军歌》创作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显示了作者对于北伐战争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激励着国民革命军将士团结一致、英勇奋斗的精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见证。
欣赏:
欣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对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2)、观察材料二两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在图一的会议中通过了哪些主要内容。图二会议的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歌曲1的欣赏示例,在歌曲2、歌曲3中任选一首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展现的精神。字数80-100。) -
14、伴随着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中华民族意识也逐渐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就职誓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说明了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怎样认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掀起的救亡运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就职誓词体现他的革命思想是什么。为巩固中华民国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高举什么旗帜,掀起什么运动。 这一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近代中国人民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的探索特点。 -
15、
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条约之耻】
材料一 魏源得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消息后,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本素材,参考国外的舆图、书籍等,历时一年半编撰成书《海国图志》,以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同时在解释自己编著《海国图志》的目的时说:“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指出要对付列强的侵略,像中国这样的弱国只能学习它的长处来与之抗衡。
——摘编自朱天策《“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与其友魏源》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耻辱?
【赔款之怨】
材料二1842年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从1858年-1881年,清政府向英法俄等共计赔款2 300 多万银元:1895年赔款日本白银二亿两;1901年共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赔款成了插在中国主动脉上的一架抽血机,使民族工业步履踉跄,萎缩了农民的购买力,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从材料中概括这些赔款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驻兵之恨】
材料三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 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一特权。对中国有怎样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说出你从中得到历史认识。
-
16、【人民胜利】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
-
17、【振奋精神】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
18、【武装斗争】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八一”两字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
-
19、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
20、下图是左权县政府于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十日颁布的关于统一支拨粮食的政府通令, 那么这份通令应该是颁布于公元哪一年( )A、1944 年 B、1932 年 C、1945 年 D、194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