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古代盛世的治世之道呈现出一般性的规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形成期的战略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盛世时期的统治者均强调的执政理念、发展政策、外交主张。

    材料二   汉文帝稳定政局,约法省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他避免战争,节制兴建,节约了国家开支,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从而调动了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他实行“入粟拜爵”政策,另开财源,以减少算赋,免收田租,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工商业发展方面,汉文帝时政府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这样,最终财源得到扩大,富国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文景盛世得以出现。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2)汉文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材料一中以农为本的执政理念?

    材料三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3)提出民本思想的帝王生活在上图中的哪一时期?(填序号即可)请举一例反映该时期“和谐万邦”的事例。根据古代盛世,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治理的看法。
  • 2、下面是1500-2000年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与这些事件最为契合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历程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进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3、齐世荣主编的《绥靖政策研究》中指出: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对手妥协的政策。”下列属于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是(     )
    A、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巴黎和会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 4、下面是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赫鲁晓夫改革
  • 5、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下列法律文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美国宪法
  • 6、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 B、内部的阶级矛盾已消除 C、推行普遍的民主制 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 7、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的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下不属于该地新文化诞生的原因的是(     )
    A、佛罗伦萨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B、商品经济发达 C、该地为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D、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 8、有学者在某著作中写道,西欧城市的“市民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不像领地上的农奴受种种限制,市民无须服劳役,无须缴纳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可以自由迁徙,自己择偶”。由此可知,市民阶层的兴起(     )
    A、打击了国王的势力 B、巩固了庄园制度 C、维护了基督教会 D、促进了城市发展
  • 9、下面是对古代某一法典的简要介绍。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记录该法典的文字是(     )

    材质:黑色。

    玄武岩上方:带有神话色彩的浮雕。

    序言:赞颂国王的丰功伟绩,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人民造福”。

    正文:282条法律条款,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

    结尾:对国王歌功颂德,强调法典的原则不可改变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 10、下图不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时间为1954年 B、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 C、工人阶级是人大代表的来源之一 D、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11、下面是1978年和1987年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以下有关该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 D、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12、1954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同英国工党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至于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那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这主要表明新中国(     )
    A、奉行“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 B、以开放的姿态建设现代化国家 C、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意欲与美国建交
  • 13、下图是近代某一场革命的军事行动示意图。这次革命(     )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 C、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 14、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防止日本进一步图谋台湾,清政府加强了戒备,并于1885年正式宣布在台湾建省。这反映出(     )
    A、中国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B、传统的宗藩体系已经解体 C、中央政权开始经略台湾 D、政府海疆防御意识提高
  • 15、唐穆宗时期,朝廷专门为留学生设置了比普通进士科简单的“宾贡进士科”。留学生考中后会被授予官位。来自高昌国、高丽、吐蕃等地的众多留学生参加了科举考试。这反映了当时(     )
    A、唐朝留学生官员很多 B、民族关系融洽 C、朝廷重视教育 D、对外开放交融
  • 16、下面为某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特征的描述,其目的是说明这一时期(     )

    ○诸侯争霸与华夏认同——纷争中有统一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动荡中有秩序

    ○诸子百家思想争鸣——争鸣中有共性

    A、孕育着新文明的生机 B、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充斥着动荡与混乱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 17、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外围水利系统,中部建有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体现了当时(     )
    A、私有制已经出现 B、社会等级森严 C、农耕经济比较发达 D、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 18、小论文题。大事年表能将时间和事件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以下是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内容,请你研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法典

    1492年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8世纪中期

    瓦特改进蒸汽机

    1903年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1993年

    欧盟成立

    (1)、请以世纪、年代的方式表述欧盟成立的时间。
    (2)、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所选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9、20世纪以来,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际关系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寻找方向,人心思定,期待重回和平与发展的轨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主要战胜国在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解决太平洋及远东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运用“资本”和“军事”武器妄图称霸世界的具体措施。
    (3)、分析“全球治理方案演变”示意图,完善表格。

    A:

    B:

  • 20、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之变】

    材料一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将发生在同时期的美国、俄国、日本三国的大事整理成如下表格:

    革命(改革)

    废除的旧制度

    领导人物

    历史影响

    南北战争

    黑人奴隶制

    林肯

    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861年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天皇

    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政策之变】

    材料二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瘫痪,社会矛盾加剧。面对这种情况,1921年春天,列宁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

    材料三

    【认识改变】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表格中①②对应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苏维埃俄国”是通过什么事件建立的?1921年,苏维埃俄国调整后的政策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造成1929-1933年美国国生产总值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情况,罗斯福是怎样应对和改变的?
    (4)、谈一谈上述材料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上一页 562 563 564 565 5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