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叶以前,中国交通依靠人力、畜力、水运等自然力,同时出行方式还具有明显的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以后,半机械化的西式马车、人力车、自行车,以及机械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并逐步发展,新式交通工具逐渐成为全国城市及长途交通的主导。此后,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方便。出行方式商业化程度大增,因而也更趋于平等化、大众化。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交通以居民步行为主,自行车稳步进入城市家庭。1985年起,各大城市逐步新建、扩宽城市道路网络,公共汽车、出租车数量逐步增长。2001年后,针对城市私人汽车数量急剧攀升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国务院要求各城市继续推进公共汽车的发展,同时有序进行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并完善路况信息监控的交通广播发布系统。2008年起,轨道交通成为各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交通工具进步的表现,并指出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史记·景帝本纪》
材料二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廪种类繁多,形成了仓、廪、庾、困、窖等十余种仓储类型,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材料三 从传入中国到明末约一百年时间里,玉米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广东、云南、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到18世纪初,玉米已传播到全国大多数省份。17世纪之前,玉米种植在中国主要限于西南地区,进入18世纪之后,玉米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加快,不仅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在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也已开始大量种植。据估计,在清代中叶,玉米的种植面积至少已占耕地总面积的6%左右。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代“以农为本”的合理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政府管控粮食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玉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分析推广的原因。 -
3、下图中数据变化反映了( )A、“第三世界”的兴起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4、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感受到威胁,随即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据此可知( )A、两极对峙加剧 B、战争风险缓解 C、美苏合作加强 D、殖民体系瓦解
-
5、《新政日记摘抄》中记载:“(1932年)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过这样的普遍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此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 B、一战的爆发 C、二战的破坏 D、经济大危机
-
6、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他依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因此苏联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
7、1889年2月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明治宪法》中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其所制定之法律必须经天皇批准;内阁由天皇任命的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这表明,此时日本的宪政( )A、社会基础广泛 B、专制色彩浓厚 C、走向军国主义 D、照搬西方制度
-
8、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其人口达到100万。50年后,伦敦人口达236万,另有9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18个城市的人口介于5万—10万之间,全国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宗教改革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光荣革命的胜利
-
9、《独立宣言》指责英王乔治三世在殖民地实施“长期虐政”,并详细描述了《印花法》等税收法案如何剥夺殖民地的财产和自主权。这反映出英属北美殖民地( )A、主权受到侵犯 B、经济受到严重剥削 C、民众生活贫困 D、人民完全没有自由
-
10、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外传的主要作物是( )A、茶叶 B、小麦 C、玉米 D、西瓜
-
11、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A、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C、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D、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
12、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苏美尔人 D、古希腊人
-
13、贵阳工具厂从过去缺乏资金,经营举步维艰,到1985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获得贵州省机械行业先进企业的称号,跻身于全国工具行业前十。该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14、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同而存异”。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 D、尼克松访华
-
15、下表为民国初年近代工业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据此推知,当时( )
时间
近代工业企业数量
资本总额
工人总数
1913年
698家
33082万元
27万
1920年
1759家
50062万元
56万
A、中国开始现代化的尝试 B、民族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C、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D、民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
16、中共中央于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质及半封建性质剥削的土地制度。此后,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的群众运动。此次土地改革( )A、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B、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 C、实现农村土地公有化 D、推动党工作重心转移
-
17、下图是廖冰兄绘制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配文是“第一期抗战,民众多半走后方!第二期抗战,军民一齐干,大家再努力,鬼子必命亡!”该漫画的标题最合理的是( )A、正面战场 B、游击战术 C、全民抗战 D、国际支援
-
18、这次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19、以下所列为《新青年》刊登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新青年》( )
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1915年)
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1917年)
军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1919年)
A、背弃了救亡图存的目标 B、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密切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
20、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流传这样的民谣:“年年官兵战,到处土匪乱。战的中国真难看,乱的人民不安然。”“田产又有兵匪忧,做个农民不如牛。”这可用于说明( )A、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 B、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 C、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 D、推翻君主专制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