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带头致富,是农村发展的新事物。这表明( )A、对外开放推动农村发展的转型 B、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 C、农村经济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 D、现代企业制度正式建立
-
2、1961年起,我国政府决定把购买粮食与中国商品进入西方市场挂钩,以进口粮食为契机,促进与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重返世界市场。这表明当时我国(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外贸易策略灵活 C、杂交水稻已经开始全面种植 D、为加入世贸做准备
-
3、在1953-1958年《人民日报》标题中国内“榜样”数量统计中发现,绝大部分对象是普通的工人、农民、退伍军人等。这反映了当时( )A、抗美援朝运动广泛开展 B、掀起了国民经济建设的热潮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重心
-
4、1938年5月,毛泽东相继发表《论持久战》等文章,认为中日双方存在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等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这些论述在当时( )A、粉碎了日本速决战的企图 B、揭露了汪伪集团的卖国行径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
5、如图是1930年赣西西南地区和闽南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这可以侧面反映出( )A、土地改革深入人心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
6、1918年12月,有知识分子撰文写道:“生产制度是一种绝大的变动,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该知识分子旨在( )A、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提倡民主科学的精神 C、宣扬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
7、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人们都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者有20多万,无论老弱少壮、士农工商之男子,都热烈剪辫。这种状况表明( )A、政治变革推动习俗变化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D、市民生活方式严重西化
-
8、1898年中国第一份女报《女学报》正式创刊,从主编到主笔都是妇女,他们以《女学报》为舆论阵地,公开提出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妇女参政等主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女性平等意识逐渐觉醒 B、摆脱封建束缚成为妇女共识 C、民主法治建设质的飞跃 D、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
9、按照1860年10月签署的《北京条约》相关规定,九江和汉口要等商埠须在太平军被镇压后才向外国船只开放,但恭亲王奉命在两个月全部对外开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争取减少战争赔款 B、为开展洋务运动做准备 C、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D、急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10、清朝前期,利用当时世界先进的绘测技术绘成了《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同时还进行了三次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这反映了清朝( )A、打击外来侵略者 B、强化大一统的疆域观念 C、全面向西方学习 D、因地制宜促进边疆发展
-
11、如下所示为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的郑和下西洋船队从海外带回的金锭文物及其正面的标铸文字。这是现存一件有铭文记载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这一文物可直接用于研究明朝( )
永乐十七年(1419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
A、直达欧洲的新航路开辟 B、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高产经济农作物的引进 D、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
1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A、各民族间的隔阂完全消失 B、皇权空前的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边疆得到了开发
-
13、下表中国古代(西汉一清)南方人口数量占比分布变化,这变化主要源于( )
西汉
西晋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代
清代
2年
280年
742年
1102年
1208年
1460年
1820年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A、政府大力兴修水利 B、休养生息政策的长期推行 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D、实施开明的民族管理政策 -
14、下图所示唐代两幅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这反映唐朝( )A、中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 B、审美的世俗化 C、包容开放与艺术多元化 D、艺术法度规范
-
15、如表统计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在洛阳且有重要贡献的文人入仕人数与比例情况。这可以反映当时( )
学科领域
文学
史学
书画
音乐
人数总计/人
20
15
12
8
入仕人数/人
16
10
8
4
入仕比例
80%
66.7%
66.7%
50%
A、洛阳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B、重新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C、普遍实施重文抑武统治政策 D、文化发展与政治紧密相关 -
16、西汉前期规定“市井之孙”不得为官,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多选经商经验丰富的富商为官,这种政策变化的目的是(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彻底地废除科举制 D、更好管控社会经济
-
17、《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有助于秦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C、解决匈奴问题 D、完善国家监察体系
-
18、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西河讲学,授徒三百。下表是其一些弟子的个人成就,这一现象( )
思想家
个人成就
李悝
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
吴起
成为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
禽滑厘
成为墨家巨子
公羊高、谷梁赤
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
A、说明了诸子思想内核相同 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 C、反映出战国时期社会动荡 D、标志着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
19、距今约5900—4400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手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B、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 C、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D、定居生活是普遍现象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在地球上大体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一些国家分别被称为东方国家或西方国家、南方国家或北方国家。冷战时期,苏美两大阵营主要分处东半球和西半球,因而东方和西方国家这一地理属性的划分被引申为意识形态意义。
——摘编自徐秀军《“全球南方”的概念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国家分类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综合图1、图2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