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某班同学为进行“近现代社会变革与全球治理”专题研究搜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
①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堂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改革教育,颁布《学制》将女子教育纳入法规,成为近代女子教育正规化的开端。
②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中国等51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 字,同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此后逐渐成为影响最大的国际机构。
③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
1956年,我国通过公私合营,实现了对盛锡福帽厂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挂上新厂牌时,经理和职工们聚集在门前相互祝贺。
④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召开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1)、请从材料中选择两幅图片,围绕“社会变革”“全球治理”中任意一个角度提炼观点,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2)、为丰富同学们的专题研究资料,请你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幅图片并说明你的理由。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制衡
土地改革后四川农民分到土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2、
某校历史小组开展“解读统计图表,透视历史真相”活动,请你参与研讨。
【了解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将文字、图像等史料转化为可读数据,使历史研究更加精确化。它也为研究下层社会与普通群众的历史开辟了途径。但是,我们要注意“数学语言”并不能揭示历史活动个体的独特个性。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1)根据材料,指出统计图表对历史研究的作用。
【收集统计图表】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材历史地图册》
(2)小组同学要将收集到的统计图表进行分类研究,请你按照要求协助他们完成。(A、B研究主题至少选择两个相应统计图表,填写序号。)
研究主题
统计图表序号
主题A:经济
主题B:战争
主题C:
②
【解读统计图表】 范例:
历史统计图表解读
图表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解读数据
西汉以来,我国南方人口户数逐步增长并超过北方人口户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南方社会长期稳定,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南方人口增长也促进了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选择除范例外的任意一个统计图表,参照范例对其进行解读。
历史统计图表解读
图表
解读数据
【总结研究方法】
解读统计图表,要注意数据单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产生的差异;同时把握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由于历史数据统计有时无法达到数学意义上的精确,需要辅以其他史料佐证。
——摘编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运用统计图表了解历史。
-
3、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①铁农具
②蒸汽拖拉机
③石器
(1)请将材料一中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生产工具投入使 用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出现了大量就业机会。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转入城市的商业或工业等非农产业。1910至1930年间,南加州的葡萄、柑橘等产品畅销全国,吸引了不少来自中部州的农民。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农村中各种非农产业发展起来,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多地转向农村非 农产业就业。
——摘编自王章辉等主编《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美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状况。
材料三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工业机 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产力的飞跃,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但风险和隐患也陡然上升,国际社会亟需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摘编自新华社《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中的 一项人工智能技术,并分析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
(4)综上所述材料,概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
4、“这一巨大的经济投资使欧洲循序复原,使欧洲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二战之前。”材料中“这”指的是(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经互会 D、铁幕演说
-
5、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在于它造成欧洲霸权的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可见两次世界大战( )A、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B、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C、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D、削弱了欧洲的霸权地位
-
6、氏族贵族和商业贵族考虑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信奉唯一真神的伊斯兰教适时而起,成为联合阿拉伯人、建立统一国家的思想基础。这说明( )A、阿拉伯国家统一传播了伊斯兰教 B、阿拉伯文化辉煌且丰富 C、伊斯兰教促进阿拉伯国家的统一 D、贵族阶层重视文化发展
-
7、西方近代以来法律界奉行的契约自由原则、一审终判原则及物权制度、陪审制度等,都发端于罗马法。 这体现了罗马法( )A、结构完整 B、体系完备 C、融会贯通 D、影响深远
-
8、古埃及建筑的凹纹城墙、使用的圆柱印章等,都是典型的西亚风格;西亚楔形文字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古埃及文字发明。材料可用来证明( )A、文明的起源与农业有关 B、古代文明之间交流借鉴 C、古代世界已经连成一体 D、两河流域是文字发源地
-
9、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展板。该展板最合理的主题是( )
1959年电影《林则徐》上映
1979年大型舞剧《丝路花雨》首演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祖国统一 B、科技创新 C、文化繁荣 D、国防进步 -
10、它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材料评价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
11、他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使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他”是( )A、马克思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邓小平
-
12、1912年的3月5日《申报》曾这样描述:“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该报道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性质的改变
-
13、1948年9月7日,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指出:应集中主力先歼灭锦州之敌,再应对沈阳、 长春等地的敌人。材料反映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
14、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地区流行过这样一首歌谣:“松柴烤火千里香,穷人骨头坚如钢。死了要埋井冈山,活着就跟共产党。”由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 B、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C、井冈山已经成为革命中心 D、“城市中心论”符合国情
-
15、陈独秀曾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见,陈独秀主张(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文学革命
-
16、辛亥革命期间,妇女界组织了多支军事组织参与革命。辛亥革命后,十名女代表议士出现在广东省临 时议会的席位上。这说明( )A、封建礼教完全崩溃 B、社会革命与女性解放相互促进 C、中国现实男女平等 D、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参政意识
-
17、下图呈现的史实反映了当时( )A、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B、国人探索救亡道路 C、列强加紧经济侵略 D、列强之间矛盾激烈
-
18、鲁迅曾评价一部小说:“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19、武则天时期科举年均录取约23人。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录取进士353人;仁宗时(1022-1063年) 则“十有三举,进士4570人”。这反映了科举制( )A、扩大了官僚队伍 B、造成了重文轻武 C、减少了财政支出 D、考试内容简单化
-
20、“智”当选为2024年“年度字”,以下是汉字“智”演变历程。由此可见汉字( )A、演变由简到繁 B、吸收外来文字 C、只有象形造字 D、发展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