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至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王昭君
  • 2、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黄巢起义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灭亡 D、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 3、唐朝陆羽曾说:“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这印证了唐朝(     )
    A、经济作物的发展 B、开放多元的文学艺术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制作水平高超
  •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对联能描述唐玄宗时期统治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 5、下表是一位历史爱好者搜集的唐朝前期三位君主的治国理念。据此可知,他们共同的治国理念是(     )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前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①“建国之本,必在于农”

    ②“劝农桑,薄赋徭”

    “有国者必以人为本,固本者必以食为先”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以民为本,重视生产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 6、“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促进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 7、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上文字描述的是(     )
    A、隋建立的过程 B、隋统一的背景 C、隋统治的措施 D、隋统一的意义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欧美其他国家也先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应用方面的两项重大发明。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深远,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跃,再到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不断发展。通过对外交往,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认识。
  • 1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1、二战后,欧洲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开始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的成立(     )
    A、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C、标志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D、使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进攻苏联 D、诺曼底登陆
  • 13、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大力发展工业 C、实行计划经济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4、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领导十月革命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 16、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C、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 17、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的焦点是(     )
    A、领土的扩张 B、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C、原料和市场的争夺 D、关税的高低
  • 1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完成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成立
  • 19、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     )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水力织布机
  • 2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导致了殖民扩张 C、引发了价格革命 D、推动了贸易中心转移
上一页 372 373 374 375 3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