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下表为我国不同时期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制定( )
一五计划(1953-1957)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五计划(1966-1970)
由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八五计划(1991-1995)
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十三五计划(2016-2020)
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说明经济计划应当与时俱进 C、体现左倾错误贯穿计划始终 D、说明国际环境影响计划制定 -
2、“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直到现在,外敌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使我们开始觉悟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民族整体性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
3、1928-1930年间,毛泽东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总结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创立的理论是( )A、土地革命 B、党领导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 D、新民主主义
-
4、民国十一年出版的《新学制体育教材》新增大量体育健身方法、人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知识,力图使学生通掌握这些知识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养成圆满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体育教材的这一变化( )A、受民主科学思想影响 B、顺应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迎合国民政府的统治 D、适应北伐战争的需要
-
5、下表为1912年中国出现的主要党派情况表。这反映当时( )
政党
代表人物
主张
国民党(改组同盟会)
孙中山、宋教仁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统一党
章太炎
拥护袁世凯统一全国
共和党
黎元洪
袁世凯的御用党
民主党
汤化龙、梁启超
对抗国民党
统一共和党
蔡锷
自居“第三党”
A、辛亥革命取得胜利 B、党派林立政见不一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君主专制不复存在 -
6、下图是名为《治弱国如修坏室》的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B、近代探索不断深化 C、不同阶级主张一致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
7、对比下图,选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与对外开放没有本质区别 B、五口通商与对外开放同属战后实施 C、五口通商与对外开放都严重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D、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
8、下图是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经商路线图,据此可推断( )A、全国性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B、形成发达的海陆路外贸 C、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
9、有学者认为:“太祖(朱元璋)以置相为秦以来事,古三公论道不任职,六官任职而无总揽之柄,政事由君上亲裁,此法自亦不谬。”明太祖“此法”的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减轻丞相负担 D、六官总揽政事
-
10、《元史》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对地方统治的措施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
11、唐人沈佺期的诗句“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记录了女子马球比赛的激烈场面,这体现出唐代(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
12、《隋书·食货志》中记载:“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据此推断,隋炀帝时期( )A、中外交流频繁 B、经济得到发展 C、社会风气开放 D、民族友好交融
-
13、《后汉书·舆服志》保存了东汉舆服制度重要资料,其中提到:“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衣服上也要遵循“非其服不得服其服”,这反映当时( )A、礼制等级森严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君主专制 D、发展商品经济
-
14、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以下使用我国古代皇帝年号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成吉思汗”
-
15、在岳麓秦简中有一则“治狱受财枉事”令文,记载了一个官吏对治狱者及其家人收取贿赂,遭到法律严厉惩戒的事例。通过此材料可了解秦朝( )A、法律制度严酷 B、政治官场腐败 C、基层管理松懈 D、吏治管理严格
-
16、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分析此图可知( )
时间(公元 年)
A、历史趋势走向统一 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C、诸侯权势不断下降 D、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
17、下图为“利簋”图片,其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出土文物更具有可信度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思想/主张
A_
认为人是最高贵的,人的高贵在于人具有理性和意志自由
达·芬奇
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者;人体是宇宙的缩影
莎士比亚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伏尔泰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这一学说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卢梭
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民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马克思、恩格斯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_B_
在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民主”“科学”两大口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填写A、B处内容。(2)、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总是互相促进的,从“思想解放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思想解放”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9、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产革新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农具始于春秋,战国广泛使用;牛耕技术于春秋时期推广,至战国渐趋普及。铁农具的坚硬耐磨与牛耕的动力优势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井田制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经济形式的转变,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壮大,为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现象。简述这一新现象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二
——据《工业发展史:工业1.0到工业4.0的演进与挑战》绘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1.0到4.0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社会推动生产革新与发展建言献策。
-
20、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可以看到我们党的生命和事业始终洋溢着勃勃向上的青春朝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秋收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中心城市产业工人的数量和组织远不足以发动像俄国革命那样的群众性暴动。同时,共产党的力量也没有达到可以通过群众暴动迅速夺取中心城市的程度。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从根本上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发展生产力、提升生活质量的强烈呼声。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新时期国民经济战略调整背景下精心创建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战略选择主要基于这些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和对外开放的战略考量,旨在寻我和确立我国改革开放的有效路径。
——摘编自苏成爱、刘娇《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制胜智慧————基于〈孙子兵法〉“五事”视角的解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智慧。材料三 漫漫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次次绝地重生、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创造辉煌。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创造这样的历史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人民日报《历经千锤百炼 永葆蓬勃朝气》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永葆蓬勃朝气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