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实现首次等离子体,并于2035年开始氘氚运行,该项目旨在验证聚变作为大规模、无碳、可持续能源的可行性这预示人类社会将跨进(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核聚变时代
  • 2、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创始会员国的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威胁退出该组织,美国和阿根廷又相继宣布退出WHO,理由包括“干涉主权”“承担过高会费”和“政策失误”。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全球防疫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是(     )
    A、单边主义挑战现有治理秩序,全球化进程遇逆流 B、霸权主义挑战国际卫生秩序,削弱国际组织功能 C、公共卫生技术标准不统一,加剧全球防疫碎片化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矛盾激化,南北合作停滞
  • 3、二战后,美国利用中央情报局直接资助创立“自由亚洲委员会”,后来将之更名为具有慈善掩护色彩的“亚洲基金会”。其活动轨迹几乎遍布所有亚洲国家,充分利用所在国私人组织,以更隐蔽的方式及多样化的活动对目标人群进行广泛的心理宣传。该组织的设立意在(     )
    A、推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B、遏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 C、保障亚洲人民民主权利 D、恢复战争破坏的亚洲经济
  • 4、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C、全球秩序面临新的重构 D、无产阶级开始主导世界历史
  • 5、1868年,第一国际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要求各国工人注意刚刚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并号召他们协助将这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由德文翻译成其他各国的文字。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C、指导了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 D、意在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
  • 6、法国学者福柯指出:“只有在肉体既具有生产能力又被驯服时,它才能变成一种有用的力量。机器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要求工人身体必须各就其位,按照机器节奏同步运动,工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动作,资本家就在工人身体上确立了一种持久的、无限制的支配关系。”该学者意在指出工厂制度(     )
    A、适应了现代生产方式的需要 B、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 C、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D、强健了工人的身体机能
  • 7、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颁布《公共教育组织法》,强制推行全国统一的法语教学、共和理念及公制单位,但布列塔尼、普罗旺斯等地区民众以方言教学和传统计量单位抵制改革。这折射出当时法国(     )
    A、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阻力犹存 B、共和体制忽视地区文化多样性 C、工业化进程冲击地方经济模式 D、中央集权体制激化了宗教矛盾
  • 8、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导致东西方出现上述差异的根源在于(     )
    A、航海技术水平的高低 B、政治体制类型的差异 C、对外政策开放的程度 D、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
  • 9、在中世纪西欧,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上述材料说明,封君与封臣是(     )
    A、以土地为纽带的单向依附关系 B、基于宗教誓约的绝对效忠关系 C、地位完全平等的经济利益同盟 D、权利义务明确的双向契约关系
  • 10、以下是考古发现:乌鲁克遗址(约公元前4000—3100年)的概况,由此可知(     )

    生产状况

    铜器大量出现,轮制陶和彩陶流行

    建筑

    阶梯式塔庙为宗教中心

    政治

    圆柱形印章和原始文字用于管理

    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规模扩大,开始城市化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是世界最早文明 C、生产力极度落后 D、已进入阶级社会
  • 11、下图中数据变化可说明(     )

    A、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初步发展 B、广大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效明显 D、小农经济模式基本被打破了
  • 12、如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     )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B、旨在保障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C、凸显国家权力的来源 D、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13、下表为1952—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采购业务发展情况。这(     )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供销社采购总额(亿元)

    38.83

    56.36

    79.36

    65.85

    国家委托采购额(亿元)

    29.01

    42.51

    61.38

    47.10

    占供销社采购总额(%)

    74.7

    75.4

    77.3

    71.5

    自营采购额(亿元)

    9.82

    13.85

    17.98

    18.75

    占供销社采购总额(%)

    25.3

    24.6

    22.7

    28.5

    A、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的成果 D、奠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城市中建立起了一套以企事业单位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将社会个体置于各类单位之中。同时,政府又通过街居制为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提供社会管理和服务。这(     )
    A、顺应了人民政权巩固的需要 B、实现了各阶层对新政权的认同 C、保证了新生政权的经济安全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 15、1941年初,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指出:“这次极其悲惨的事件从发生时间的选择和产生的影响的角度看,远比过去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应把对新四军的袭击,看成是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的小说中另一个悲剧章节的开端。”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民族统一战线裂痕的显现 C、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 D、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 16、1921年7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此次大会的主要目标是(     )
    A、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政权 B、推动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C、建立一个新型共产主义政党 D、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改变社会
  • 17、如图是1912年和1921年中国机器面粉行业投资占比图,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 B、清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西方各列强忙于一战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18、1902年清政府发布上谕:“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还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清政府旨在(     )
    A、推行宪政以促进经济发展 B、全面学习西方法律体系 C、完善立法以挽救自身统治 D、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
  • 19、1890年,清朝思想家薛福成在日记中说:英国有两个主要政党,一个主张改革,一个主张保守,他们轮流执政,互相监督,让国家保持平稳。这段话说明了(     )
    A、甲午失败推动学习西方 B、有志之士主张学西方 C、资产阶级向往西方制度 D、有人看法仍很不深入
  • 20、同治年间(清朝后期),苏州、浙江、安徽一带成立了一些“劝农局”“招垦局”等机构,鼓励农民去开垦荒地。后来,很多来自湖北、河南、江西等地的农民也迁到这些地方来。这一移民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东南边疆危机的显现
上一页 347 348 349 350 3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