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19年,作家巴金在本地报纸看到转载的《新青年》文章时说“我们开始贪婪地读着关于学生运动的北京通讯,这些文章使我们头脑震动……那里面的每个字都像火星般点燃了我们的热情。”巴金的话说明( )A、辛亥革命的成功振奋人心 B、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 C、现代传媒促进了经济发展 D、《新青年》杂志行销甚广
-
2、下表是1898年清政府“明定国是”诏书教育改革情况简表。据下表可知,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设立京师大学堂,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
●改革书院,筹办各级各类学校,要求“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
●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场试时务策论,专为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
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提高大众文化素养 C、学习西方民主共和 D、培养实际治国人才 -
3、1841年,美国政客亚当斯敏锐地认识到:“中国查抄了英国非法输入的鸦片,仅仅是引发战争的偶然事件,战争爆发的根源另有其他。”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源”指的是( )A、清朝政府统治腐朽落后 B、美国政客的挑拨 C、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林则徐虎门销烟
-
4、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进入。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遭到大臣抵制 C、文化专制政策的加强 D、军机处大臣位高权重
-
5、下图是明朝“隆庆和议”后《明蒙互市分布图》,据此可知明长城( )A、阻挡了匈奴南下掠夺 B、东起辽河西到嘉峪关 C、成为民族交往的纽带 D、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
-
6、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下图为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据此可知宋代( )A、海外贸易直达欧洲 B、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
7、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叶、丝绸、蔬菜种子、工艺品,以及医药、佛经、历法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与吐蕃的这次和亲( )A、推动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推动了青藏高原的部落统一 C、确立了吐蕃正式归中央管辖 D、促进了吐蕃的社会经济发展
-
8、公元前60年,汉朝取得对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的控制。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汉朝设置的机构为( )A、澎湖巡检司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
9、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汇聚天下贤士在此讲学、辩论、著书,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远道而来的学生络绎不绝,成为闻名于各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这反映了当时( )A、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 B、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 C、礼崩乐坏的社会变化 D、精耕细作的技术推广
-
10、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有学者发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与湖北出土的同时期商代青铜礼器都突出了“神目”元素。这体现了( )A、神目崇拜成为文化核心 B、不同地区文化完全一致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湖北是商朝的文化中心
-
11、邓小平认为:制度问题比起其他问题来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我国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没有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辉煌。请以“制度的创新”为主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解说。
-
12、下图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 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动
-
13、利用知识结构图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图适合说明( )A、文艺复兴的背景 B、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C、殖民扩张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
14、抗日战争使中国由过去任人摆布、欺凌,到以平等身份与美、英、苏首脑共商世界大事;从割地、赔款到废除旧约,归还被占领土。这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15、1929年,中共中央军委对红军第四军的指示信上强调:“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据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 )A、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B、武装夺取中心城市 C、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D、保存红军基干力量
-
16、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革命军》 D、《海国图志》
-
17、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经过不断解读,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画卷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下表是出现次数较多的部分甲骨文及对应汉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丝
桑
蚕
帛
A、丝织业已产生 B、青铜工艺高超 C、商业贸易发达 D、造字方法较多 -
18、近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恶意提高关税的做法,扰乱了多边贸易秩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跨国贸易即已存在,如丝绸之路和香料贸易,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联系。16世纪以后,新航路开辟使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的枢纽,欧洲掀起“白银—香料—奴隶”的全球贸易网络,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摘编自《全球通史》《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经济。1930年,美国颁布《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数千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历史高位,导致全球各国报复性提高关税,引发恶性贸易战,国际贸易总额大幅下降。各国间经济矛盾激化,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剑桥插图二战史》《维基百科》
材料三 2024年以来,美国打着“公平贸易”旗号对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加征高额关税,破坏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的多边贸易体系,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企业成本上升,部分国家开始转向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以规避关税壁垒,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摘编自新华社《国际观察: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世界早期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二战前关税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提高对华关税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一条应对策略。 -
19、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时约法虽确立“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却并未赋予妇女选举权。1912年3月19日,唐群英等二十余名妇女持横幅及标语闯入南京临时参议院,要求宪法正文中增加“男女平等、均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条款,促使“女界大闹参议院”事件轰动全国,标志着中国妇女运动进入争取政治平等的新阶段。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妇女工作的文件(部分)。
时间
文件名称
内容
1930年
《中国共产党告全国劳动妇女书》
要根本解决你们(妇女)的一切痛苦,就必须根本驱逐一切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根本消灭军阀战争
1937年
《妇女工作大纲》
妇女工作“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
材料三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同年宣传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深入人心,数以千万计的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生产劳动,享有法律赋予的离婚、继承等权利,社会地位和自主权显著提高。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12年唐群英等妇女闯议院的历史背景与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共产党颁布不同文件的背景。(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妇女地位在近现代的演变过程。 -
20、“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民要术》成书于东魏武定二年(544年),由北魏官员贾思勰编撰。全书分十卷九十二篇,内容涵盖耕作、园艺、造林、蚕桑、畜牧、酿造、烹饪和储备等,援引近二百种先秦至晋代农书,其中《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多为今已失传之作。
——DEEPSEEK对《齐民要术》的介绍
材料二 《农桑辑要》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由大司农司组织,根据《齐民要术》《务本新书》等前代著作汇编而成。全书七卷约六万五千字,分典训、耕垦、播种、裁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畜聚十门,去其迷信,取其精华,重在实用。
——DEEPSEEK对《农桑辑要》的介绍
材料三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并由其子徐骥荐献。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引用古籍三百余种,涵盖气候、地理、优种、水利、耕作、畜牧等,详细阐述屯田兴利、三项农政措施,并对番薯等新作物的栽培技术作了系统介绍,使得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打破。
——DEEPSEEK对《农政全书》的介绍
(1)、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我国古代三部农书的编写特点。(2)、根据一、二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农书的相同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