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有学者赞叹:“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宋朝科技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史实中,能佐证作者的观点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2、唐朝时,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传入中国,当时流行的马球就是由波斯传入的。同时,唐朝的围棋也逐渐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由此可知,唐代( )A、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 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对外贸易繁荣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3、《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4、汉代时,中原地区的丝织、铸铁、开渠、凿井技术相继传播到西域,西域的一些特色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古罗马等地的玻璃、宝石等也传入中国。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原的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开辟了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
5、下图所示遗址发现的完整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国际学术界,不但为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还将人类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该遗址发现的早期人类( )A、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B、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C、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D、与现代人模样相同
-
6、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图1
图2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冬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材料三 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5任总统后,宣称“美国优先”原则;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会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综合刘玉峰《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如何再出发》等
(1)、指出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以及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促进了“信息时代”到来的科技发明。(2)、根据图1与图2指出当今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的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优先”的实质。请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
50.5 %
36.4 %
5.1 %
工业制成品
46.5 %
49.5 %
63.6 %
94.9 %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 -
8、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可以称作是一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的唯一全程参与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部分)
1854年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于当年回国,从而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一生。
19世纪60—80年代
向曾国藩提出引进“制器之器”,建造“机器母厂”的建议,后赴美购买设备,促成江南机器制造局的建成。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9世纪90年代
甲午战败后年已七旬的容闳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被清廷通缉,逃出北京。
20世纪初
在海外为革命党人筹集资金和武器支持革命。晚年被推举为大总统候选人,但容闳认为应当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逝世,被评为“从头到脚,每一根纤维都是爱国的”
——根据束鹏芳《容闳:在晚清变局中的探索与价值》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容闳在19世纪60-80年代参与的重大历史活动。(2)、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容闳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从容闳的活动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9、某班以“民族关系·边疆巩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任务一【名片展现民族关系】
任务二【举措彰显边疆稳定】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任务三【史实见证交融巩固】
“天可汗” “澶渊之盟” 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金瓶掣签制度
(1)、以上名片见证了我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史实。请任选两幅分别进行简要说明。(2)、材料反映了元朝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写出明末清初这一地区失而复得的事件。(3)、民族交融、边疆巩固是我国历史的发展主流。以“交融·巩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历史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
10、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图展示的是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该变化进行演讲比赛的部分题目。据此可知,这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 )
《“一超多强”的格局会改变吗?》
《中国:东方巨龙的腾飞》
《欧洲与美国:盟友不再?》
《第三世界的崛起》A、走向整体的世界 B、互利共赢的世界 C、迈向多极化的世界 D、文化多样性的世界 -
11、“1978年,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这一材料说明A、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进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D、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
12、1954年,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它“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里的“它”指的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全方位的对外交往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3、在历史故事会上,姜同学为丰富其故事的讲述,展示了以下照片。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讲述的历史故事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
14、1912年到1917年,荣氏兄弟兴办了九家工厂,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荣氏家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为偿还巨额赔款鼓励民间办厂 B、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在中国完全确立 C、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支持私人办厂
-
15、李鸿章晚年曾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一场艰难的成功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只注重发展军事工业 C、洋务运动做的都是表面文章 D、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
16、两宋时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并抽取一定比例的税收。下面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宋朝( )
市舶司收入统计(单位:万贯)
A、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 B、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政府实行了重商抑农 -
17、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延长历史的长度,拓展历史的宽度,挖掘历史的深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表一
西方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表二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2世纪
大学兴起
1276年
元灭南宋
13—14世纪
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产生
1380年
明朝废丞相,强化君权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381年
明朝令商贾之家只许穿布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596年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1688年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1637年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644年
清军入关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24年
雍正帝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教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29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57年
清政府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对外通商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19世纪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据表二概括14——19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2)、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请你根据表一、表二并结合所学,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
18、有学者认为:俄乌冲突下百年变局与冷战思维的扩张、地区政治的紧张,使国际局势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该学者意在强调( )A、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 C、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冲突 D、经贸合作可以缓和政治矛盾
-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 B、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 C、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D、殖民扩张的野蛮过程
-
20、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