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商代甲骨文卜辞中,关于改换耕作地点的记载随处可见:“甲辰卜(占卜),商(地名)受年(丰收年)”“庚子卜,雀受年”“口寅卜,万受年”。这说明商代(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祭祀影响农业收成 D、文化体系相对完备
-
2、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的四坝文化遗址出土了:石磨盘、石刀、石斧、石镰等,储藏有粟粒的陶罐,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这反映出当时( )A、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旧石器时代的群居生活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农耕生产需要定居生活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代王朝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我心目中的_________”为题,写一则小短文。(要求:补齐横线处的文字,横线处填写一个具体朝代的名称;可以从该朝代的整体状况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任一方面进行阐述;史实正确)
-
4、理解历史离不开解读材料,这要求我们阅读材料、找准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
执行,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图文互转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文字描述材料一中的任一图示。(2)、找到关键信息是读懂材料的基础。请概括材料二的核心历史信息。(3)、用已学知识链接材料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充分理解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4)、学习历史最终是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5、
历史不仅有宏大的场景,也有细微的景象。在细微中仍然可以捕捉“大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意识到中国处于时代大变革的时期,认为面对外患不能以“成法制之”。1861年冯桂芬撰写的《校邠庐抗议》力主中国应迅即采西学,制洋器。受该主张的影响,曾国藩、李鸿章迫切希望建立“制器之器”工厂,于是一方面合奏清廷,另一方面加快了建厂的步伐。1865年6月,中国第一家制器之器的工厂终于在虹口开张,后来又搬至高昌庙。这就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摘编自辛元欧《江南精神的核心是创时代之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什么运动的产物?根据材料,概括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的背景。材料二 1905年,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实行商业化经营,史称“局坞分家”。船坞选聘既熟悉造、修船的一般技术,又熟悉上海的造、修船市场行情的英国工程师毛根,授以经营管理权。毛根利用其知识与人脉资源,招揽了大量的修造船业务。民国时期,更名为江南造船所。一战期间,该所承接了美国政府4艘运输舰的订单,产生了巨大利润。由于大量盈利,船坞不断购进新机器设备,招募技术熟练的工人,扩大生产规模。
——摘编自辛元欧《江南精神的核心是创时代之新》
(2)根据材料,指出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商业化经营的表现。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所改名为江南造船厂,开始了辉煌的新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支持下,江南造船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多个“第一”,如1957年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艘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军舰。80年代以来,江南造船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其船舶产品频频走向国际市场,为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建造了十多种类型的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
——摘编自逄秀莉、瞿仁福《一个半世纪的坚守:走向深蓝的江南造船》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江南造船厂在50年代与80年代以来取得成就的有利条件。(4)结合所学知识,自行确定一个主题将上述材料串联起来,如“时代变迁: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江南造船厂”(要求:不得使用示例) -
6、长期以来,苏联农业问题突出。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进行改革,但农业落后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农业产量波动较大。两场改革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局面,主要是因为( )A、苏联致力于发展军事工业与美抗衡 B、苏联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发展农业 C、没有根本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新经济政策未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
7、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参与起草合约的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承认“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两位人物观点共同之处是认为《凡尔赛和约》( )A、加剧美苏对抗引发冷战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C、使世界潜伏着战争危机 D、努力构建公平国际秩序
-
8、蒸汽机通过燃烧煤产生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天空浓烟密布,一些重要工业城市上空尘埃明显增多,以致日照时间大幅缩短。材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A、造成了巨大的能源危机 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C、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通过电灯改善照明条件
-
9、罗马法是古代罗马社会法律的总称。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渊源,如《拿破仑法典》的编纂体例就受到《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罗马法中关于债务、契约的内容也深刻影响到《拿破仑法典》。据此可知( )A、罗马法是资产阶级法律 B、西方法制文明传承中发展 C、近代法律都照搬罗马法 D、古代与近代欧洲相差无几
-
10、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种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既有土著印第安人,又有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既有欧印混血人种,又有黑白混血人种。由此美洲成为世界上人种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这说明(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美洲粮食产量持续增多 C、欧亚缺少直接交流 D、美洲人口数量迅猛增长
-
11、如图是12—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图中欧洲大学数量的增加( )A、说明大学拥有较大自主权 B、表明大学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C、证明近代大学发源于欧洲 D、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
12、如图是一幅名为《对症下药》的漫画。画中一位“懒惰病”患者正在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出了特效药——“责任制”,即医生左手中的瓶子所盛的药物。该漫画的背景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C、一五计划有序推进 D、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
13、中共中央曾在一份通电中,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的这份通电最有可能发表于( )A、七七事变后 B、五四运动期间 C、淞沪会战后 D、平津战役期间
-
14、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巴黎和会暴露出的帝国主义贪婪、掠夺、扩张本性,使当时中国相当一部分先进青年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从而转向社会主义。上述文字( )A、阐述了思想转变的意义 B、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 C、描绘了俄国革命的全貌 D、意在揭示帝国主义反动残暴的本质
-
15、20世纪初,康有为写下多篇文章,认为革命会造成流血破坏,因此要人们等待光绪复辟,实行君主立宪(注:资本主义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章炳麟则结合英、日等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指出流血革命不可避免。上述材料中康有为与章炳麟的分歧在于( )A、是否实行君主立宪 B、民主革命的破坏力 C、确立新制度的方式 D、能否学习英日制度
-
16、
时间
事件
1842年
英国割占台湾岛
1848年
葡萄牙霸占澳门
1860年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58—1864年
沙俄先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据表可知( )
A、美国尚未开始侵略中国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17、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时期(1402年—1424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苏禄、锡兰等6个国家的8位国王9人次到访中国。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郑和下西洋 B、明朝国力强盛有极高声望 C、新航路开辟 D、明政府肃清倭患社会安定
-
18、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面对浩繁的史料,精心辨别真伪,审慎选择史料,如针对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的时间,先后参考了十种不同记载,最终舍弃了九种,采用了他认为最合理的史料。司马光的做法( )A、毫无科学性不值得信任 B、有助于提高史著的可信度 C、完全客观再现历史全貌 D、缺乏实际意义无可取之处
-
19、经过汉初七十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马匹价高的状况已大有改观,养在马厩中的马匹多至40万匹,这客观上促进了骑兵训练。汉武帝时期马匹数量的增多( )A、为农耕生产提供了动力 B、是践行孔子仁政思想的结果 C、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D、为北击匈奴创造了物质条件
-
20、战国时期,流行于韩、赵、魏三国的布币基本外观形如农具铲,通行于齐国、燕国的刀币仿照刀的形状。据此可知,布币与刀币的形状( )A、受到生产工具的影响 B、标志着农业生产力提高 C、最终被秦五铢钱取代 D、被中国古代货币所沿用